《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句赏析
(2014-11-20 08:48:44)
标签:
诗词 |
分类: 教材教案 |
《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句赏析
【上片重点句子赏析】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写出大江浩浩汤汤之气势。“浪”,实指波浪,虚指时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感慨时光飞逝。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指时光冲刷了千古风流人物,也就是说千古风流人物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千古”穿越时空,给人以深邃厚重的沧桑之感。
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把读者带到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古往今来风流人物的无限怀念之情。
用“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衬托周瑜一个英雄。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陈述听来的事实,平实的语调朗读。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赤壁壮美如画,情感豪放。重读哪些词?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形容词);“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力度,动态(动词);
“惊”——写出江水汹涌,波涛澎湃之势(形容词);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动态(动词);
“卷”——波涛力量的浩大,动态(动词)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在如画的江山背景之上,产生了无数英雄人物,感慨,追慕。
“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瑜一个英雄。
【下片重点句子赏析】
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作者笔下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写他婚姻如意(补充:周瑜二十四岁娶小乔,而后十年才指挥了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前的事集中到赤壁之战前,为什么?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雄姿英发、春风得意、风流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写他威武英俊;“羽扇纶巾”写他风流潇洒;“谈笑间”写他临阵从容;“强虏灰飞烟灭”写他战功卓著。“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抒发对周瑜少年得志的仰慕。周瑜是作者心中最爱,周瑜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令作者心驰之,神往之。
联系上片开头和上片结尾,“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唯独留下一个周瑜,“一时多少豪杰”,只爱周瑜一人。用“千古风流人物”和“一时多少豪杰”两次衬托周瑜这一个英雄形象。
感情:无限追慕,豪放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与周瑜对比,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怀古伤今,感慨万千。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感叹自己的事业无成、壮志难酬、年华虚度。
|
周瑜 |
苏轼 |
年龄 |
34 |
47 |
婚姻 |
美女相伴 |
屡遭不幸 |
外貌 |
英俊儒雅 |
早生华发 |
职位 |
东吴都督 |
团练副使 |
际遇 |
功成名就 |
功业未成 |
有人认为此时的苏轼消极,你怎么看?
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如画江山,又想周瑜三十四岁时,就指挥赤壁大战取得胜利,名垂青史,立下赫赫战功,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会被人嘲笑自作多情,垂垂老矣,而且被贬黄州,还羡慕少年得志的周瑜,想建立像周瑜那样的不朽功业,简直是痴心妄想。词人仕途坎坷,对比周瑜自然产生壮志难酬的悲叹,于是词人自我安慰,人间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表现出词人的超脱旷达的情怀。
但是词人心中仍然矗立着周瑜这样一座高峰,内心深处仍旧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即便已经早生华发,被贬黄州。
自嘲之外有豪迈之情。虽屡遭打击,但建功立业的理想之火不灭,尽管很微弱。
在整首词中作者流露出这样的人生态度: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