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鴻跡堂
鴻跡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29
  • 关注人气:4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窑刻“官”款莲瓣器初探(二)莲瓣瓷之渊源王嘉宁

(2018-09-20 20:36:11)

http://s5/bmiddle/001NTNiyzy7o7l9v0Tq24&690

西周晚期  梁其壶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  1940年2月陕西扶风任家村出土


http://s16/mw690/001NTNiyzy7o7kXEeV9bf&690
春秋早期  曾仲游父壶(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1966年7月湖北省京山县郑家河水库出土


http://s1/mw690/001NTNiyzy7o7kYayzec0&690

春秋中晚期 莲鹤方壶(河南博物院馆藏  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

莲鹤方壶

国君大墓出土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有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梁其壶”,壶盖四周饰有一周镂空的莲瓣作为盖钮。湖北京山出土的春秋早期“曾仲游父壶”,盖顶上也饰有类似的莲瓣钮。以上两件器物是我国早期以莲为纹饰的范例。这时的莲纹缺乏写实感,可以看出是由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早期青铜饪食器和酒器上的波曲纹(旧称环带纹)演变而来的,属于较为抽象的莲纹。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器上的莲纹开始趋于写实。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一件装饰写实莲纹的代表作品。壶盖四周外侈的双层透雕莲瓣形象逼真,已经非常接近真实的莲瓣。与其相似的还有1955年安徽寿县出土的莲瓣方壶。河北易县燕下都十六号墓出土的陶方壶也装饰有类似的莲纹。战国陶器上的莲纹基本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风格,但莲瓣数量明显减少。


莲瓣器探源(相关窑口)

东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经过逐渐的适应和缓慢的流传,到东晋、南北朝时已遍及大江南北。随着佛教的到来,佛教艺术随之兴起。莲花作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文化象征,是佛教偶像崇拜和佛教艺术中常见的图案。传说釉迦牟尼降生前,宫廷中百鸟齐鸣,四季花木一同开放,池中开出大如伞盖的莲花。釉迦牟尼得道成佛后,每当他传教说法时,都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在有关佛教艺术的雕塑作品中,诸佛所坐的台座也多为莲花形。佛经中把佛所居住的地方称为莲华世界,“莲华世界,是卢舍那佛成道之国”(《华严经》)。佛教经典也有以莲花题名的。《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经的名称以“妙法”比喻所说教法微妙无穷,以“莲花”比喻经典的洁白高雅。就连僧众所披的袈裟也与莲花有密切关系,“袈裟又名莲华衣,谓之不为欲泥所染故”(《释氏要览·上·法衣》)。总之,在佛教艺术中莲花的图案造型随处可见,无论是石窟寺的柱础、藻井,还是佛像的台座、背光,都普遍与莲花有着不解之缘。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中国的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互相融合,共同推进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三国、西晋瓷器上出现了佛像、忍冬等与佛教有关的纹饰。江苏金坛西晋墓和浙江平阳元康元年墓出土的青瓷谷仓,腹部均贴饰模印佛像。佛像身披袈裟,双手合抱坐于莲花台座之上。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

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据史载,南朝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达两百余万人。随着民间信佛者的剧增和大量寺庙、石窟的修建,佛教艺术的影响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它从东晋时期的初露端倪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莲纹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装饰技法大为拓展,更为丰富,除了延用重线浅刻外,还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种技法。


一、越窑莲瓣器


(一)南北朝

http://s8/mw690/001NTNiyzy7nMs70Tnpf7&690
越窑青瓷刻划莲瓣纹碗(龙泉市查田镇下保村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墓出土)


http://s1/mw690/001NTNiyzy7nMs8DkeQ30&690
越窑青瓷刻划莲瓣纹盘(温州瑞安市卢埠水库M159南朝齐天监元年(502年)墓出土)


http://s7/mw690/001NTNiyzy7nMsaGZMO16&690
越窑青瓷刻划莲瓣纹盖罐(瑞安市塘下凤山南朝梁天监九年(510年)砖室墓出土)

http://s6/mw690/001NTNiyzy7nNilWfPfa5&690

北齐 青釉刻莲瓣纹盖罐(磁县文管所 1975年河北省磁县东槐树村北齐武平七年(576年)高润墓出土)
http://s3/mw690/001NTNiyzy7nNimwM02a2&690
东魏  青釉刻莲瓣纹六系罐(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1956年河北省沧州市小马厂东魏墓出土)




http://s4/mw690/001NTNiyzy7nNimVdFp53&690
北朝 青釉贴塑带盖莲花尊(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藏  1948年河北省景县后主天统元年(565年)封子绘和祖氏墓出土)

隋代瓷器的装饰风格与南北朝相比,显得朴素简洁,以罐类为例,北方生产的四系罐以腹部凸起的一道弦纹代替了覆莲纹;南方生产的六系、八系罐体形瘦长,大口丰肩,为适应器形特点,莲瓣纹上移到肩部。瓶类的莲纹也多装饰在肩部。

隋代莲瓣的瓣尖有圆状和尖状两种。合肥隋开皇三年墓出土的青釉碗,外壁刻划仰莲一周,瓣尖细长。同墓出土的青釉盘口壶,腹部刻一道凹弦纹,弦纹上下分别刻划尖状覆莲和仰莲。这两件刻划尖状莲瓣的器物与凤阳武店灵泉寺东山早期寿州窑遗址出土的瓷片非常相似,当为隋代寿州窑产品。

http://s16/mw690/001NTNiyzy7o7oaGx5Rff&690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随着手工业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陶瓷生产呈现出新的局面。在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向青瓷的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在南方,铜官窑发明的釉下彩绘为瓷器装饰艺术开拓了广阔的新天地。一直作为瓷器主要纹饰的莲花,此时已基本脱离了佛教的影响,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所喜爱的装饰题材。莲纹装饰艺术开始进入了成熟阶段。

唐代以前,我国瓷器上的莲纹一直未能突破图案化、规格化的模式。湖南长沙铜官窑首创的釉下彩绘新技法,将绘画艺术引入瓷器装饰领域。完整的莲荷图案、水禽莲池图案开始以国画的形式出现在瓷器上。铜官窑釉下彩绘的纹饰题材十分丰富,包括人物、动物、花草、云气山水等。其中花卉题材所占比例最大,而花卉纹饰中又以褐绿彩绘的莲荷图案最多。莲瓣饱满圆润,荷叶舒张自如,笔法流畅,形象生动。虽仅寥寥数笔,却尽得写意之妙。这种新的装饰技法突破了以往刻划纹、印纹的局限,突破了多年来图案化模式的框框,使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除了釉下彩绘外,铜官窑的釉下点彩也很有特色。扬州唐代遗址出土的黄釉褐蓝彩双系罐,以褐蓝相间的大小斑点组成联珠,配置成云头和莲花图案。构思新颖,别具风格。此外,铜官窑印花、划花瓷器中也有大量的莲花图案。

http://s11/mw690/001NTNiyzy7o8No459Uba&690
唐代 长沙窑酱绿釉莲瓣纹高足杯(长沙博物馆馆藏)

http://s3/mw690/001NTNiyzy7o7oF3psu82&690
尽管受到北方白瓷的挑战,青瓷在唐代仍占主要地位。此时越窑代表着青瓷的最高水平。唐、五代越窑大量使用莲瓣作为纹饰。1974年浙江宁波出土的越窑青瓷带托碗,碗身做成莲花形,碗托为边沿微卷的荷叶形,一花一叶,相映成趣,既美观又实用。1957年苏州虎丘塔出土的五代越窑青瓷莲花形盅,外壁刻三层宽厚的仰莲,盅托内沿和足面分别刻双层仰莲和覆莲。浮雕技法使莲瓣微微凸起,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越窑精美的莲纹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北宋初期许多名窑都仿烧过越窑风格的刻莲瓣纹瓷器。


http://s15/mw690/001NTNiyzy7nPNoa90q8e&690

http://s3/mw690/001NTNiyzy7nPNqdHBU32&690
唐代  秘色瓷莲瓣盏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

(三)晚唐五代

http://s3/mw690/001NTNiyzy7nPN1s510a2&690

晚唐五代 越窑刻“官”款匣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


http://s14/mw690/001NTNiyzy7nPMmGuWped&690
五代  越窑青瓷刻“官”款双系罐(浙江博物馆馆藏 浙江省临安市钱氏家族墓出土)



http://s15/mw690/001NTNiyzy7nMtoq7n03e&690

 

http://s8/mw690/001NTNiyzy7nMtIdRz187&690

http://s6/mw690/001NTNiyzy7nMtKEE6Nc5&690

   五代  越窑秘色刻莲瓣纹碗托、碗(1956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

 (四)北宋

http://s8/mw690/001NTNiyzy7nMtFJH9R17&690

http://s1/mw690/001NTNiyzy7nMtMGMi4b0&690
北宋   越窑青瓷刻莲瓣纹划双凤纹碗(2015年内蒙古多伦县小王力沟辽统和十一年(993年)萧贵妃墓出土)

 

http://s3/mw690/001NTNiyzy7nMu5c0Fkb2&690

北宋   越窑青瓷刻莲瓣纹熏炉(黄岩市博物馆馆藏  1987年黄岩北宋咸平元年(998年)灵岩寺塔四层北天宫出土)

http://s1/mw690/001NTNiyzy7nMuAZOwgb0&690
北宋   越窑青瓷刻莲瓣纹盖罐(镇江博物馆馆藏 1974年江苏镇江何家门畜牧场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墓出土)

二、巩义窑

唐代白瓷中也有不少装饰莲纹的上乘之作。西安东郊唐乾封二年段伯阳墓出土的白釉贴花高足钵,下腹堆贴圆肥的仰状莲瓣,喇叭状高足上贴覆状莲瓣,器腹装饰三组具有波斯风格的贴花图案,气势宏伟,装饰富丽。河南陕县出土的白瓷灯,底坐塑成莲花柱础形,构思巧妙,造型规整。

“唐代佛教盛行,陶瓷也用来烧制有印度风格的宗教器物。有一种塔形罐,用作随葬品,具有佛教特征”。塔形罐是唐墓中常见的器物,罐下腹一般均装饰一层或几层仰状莲瓣。如河北蔚县榆涧唐墓出土的绿铅釉塔形罐,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塔形罐等。佛教艺术发展到唐代,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幻想的宗教世界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把外来艺术的精华水乳交融地融入本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中。”莲纹此时已逐渐失去了宗教色彩,日益表现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民族风格。

唐代崇尚牡丹,周敦颐《爱莲说》中提到“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但牡丹图案在唐代瓷器上尚不多见。直到宋辽时期,牡丹才在瓷器装饰领域中大放异彩,并开始逐渐取代莲花成为花卉题材中最常用的纹样。


http://s11/mw690/001NTNiyzy7nMv8kxdg3a&690
唐代 巩义窑三彩印莲纹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5-2007年唐代白河窑址(618-907年)出土)

三、邢窑

http://s2/mw690/001NTNiyzy7nMvzu2opd1&690

http://s7/mw690/001NTNiyzy7nMvAf0Z836&690

唐代 邢窑刻“盈”款莲瓣盘(邢窑博物馆馆藏 河北省内丘县城步行街出土)

 

http://s10/mw690/001NTNiyzy7nMvvAR8l49&690
五代 邢窑白釉刻莲瓣纹龙首执壶(邢窑博物馆馆藏)

 四、潮州窑

http://s13/mw690/001NTNiyzy7nMJrjqmUec&690

北宋 潮州窑青白釉莲瓣炉(潮州出土)

五、耀州窑

http://s11/mw690/001NTNiyzy7nMJxQQWK5a&690
http://s9/mw690/001NTNiyzy7nMJASSHSe8&690

五代-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莲瓣龟纹碗(定州博物馆馆藏 1969定县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国外博物馆馆藏其他窑口莲瓣器

http://s5/mw690/001NTNiyzy7oat7zknG44&690
五代/北宋 越窑青瓷刻莲瓣纹渣斗(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http://s7/mw690/001NTNiyzy7oar5xMAC06&690
北宋 耀州窑青瓷刻莲瓣纹罐(日本户栗美术馆)

http://s10/mw690/001NTNiyzy7oar6phfXd9&690
北宋  越窑青瓷刻莲瓣纹盖罐(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http://s11/mw690/001NTNiyzy7oaraWhpU7a&690
北宋 青瓷刻莲瓣牡丹纹多管瓶(日本出光美术馆)

http://s14/mw690/001NTNiyzy7oarcJ4i9ed&690
北宋 青瓷刻莲瓣牡丹纹执壶(国外馆藏)

http://s15/mw690/001NTNiyzy7oardYFrM6e&690
北宋 广东窑白釉刻莲瓣纹壶(日本出光美术馆)

http://s10/mw690/001NTNiyzy7oareB2Hf59&690
北宋  广东窑白釉 刻莲瓣牡丹纹凤首壶(大英博物馆)

http://s6/mw690/001NTNiyzy7oavo7aqF85&690

http://s2/mw690/001NTNiyzy7oavuR1vP91&690

北宋   磁州窑白釉刻莲瓣缠枝纹执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http://s6/mw690/001NTNiyzy7ooP8c4Lj45&690

http://s9/mw690/001NTNiyzy7ooP8A0Hu88&690

http://s5/mw690/001NTNiyzy7ooHi7jjC94&690
青釉龙首莲瓣炉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藏)

http://s14/mw690/001NTNiyzy7ooHiIjs97d&690
12世纪前半(金代) 青釉七宝透刻莲瓣纹香炉(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藏)

宋辽金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南北名窑辈出,官民窑竟相发展。无论是釉色品种还是装饰题材都空前繁荣。在花卉图案中,国色天香的牡丹后来居上,作为主题纹饰开始超过莲花。莲瓣纹在北宋早期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后来随着荷塘风光、莲池水禽、婴戏莲花等富有民间生活气息图案的大量出现。莲纹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在装饰领域中的显赫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