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书法家一览!

(2013-03-20 16:03:19)
标签:

郎守均

燕台逸

模范

法律

范阳属

分类: 名家書法

 

张云

张云,辽道宗(1055~1101年)时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工书,善楷书。楷法谨严,行笔强硬,点画飞扬。寿昌四年(1098年)七月书《太子诞圣邑碑》。

 

 

释道□

释道□,辽代末年涿州范阳县某寺僧人,乾统二年十二月书《道钦塔幢铭》(僧道称撰文,吴志宣刻石),楷书,行笔遒劲,笔致整肃,直追晋唐。

 

 

 

释性煦

释性煦,辽道宗(1055~1101年)时兴中府天庆寺僧人,善书,有长于楷及篆。寿昌五年(1099年)书《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碑》。前人有评该碑时云:“诗不甚工,书颇古劲有法”

 

释圆融

释圆融,辽道宗天祚帝时燕京涿州僧人,自署“阳溪沙门”。长于书法,工楷书。乾隆十年(1110年)书《大辽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碑》,清武亿在《授堂金石续跋》中誉其“圆融书势,深似李北海,辽刻佳本,可宝也”。

 

刘达

刘达,辽末人,曾官涿州铁院都监。善书,长于行楷。乾统五年(1105年)十一月书《杨守金等建长明灯幢记》。石在北京昌平兴寿寺。

 

释恒

释恒劬,辽末僧人,俗姓耶律,契丹贵族。原为觉华岛僧人,乾统八年(1105年)北游,栖息于兴中府安德州灵岩寺。善书法,工楷篆,时人谓其“尤工小篆,得秦相李斯洎唐李阳冰之法”。乾隆八年刊立的《兴中府安德州创建灵岩寺碑》,即恒劬所书并篆额。书法遒劲,堪称辽书中佳作。

 

释琼焕

释琼焕,辽末僧人,善书,篆、楷皆能。天庆五年(1115年)撰并书纂《大安山延福寺观音堂记并诸师行录碑》(石在北京房山区大安山乡),署款为“寄当蓝云水沙门”。

 

释善锐

释善锐,辽末云居寺讲经僧。他“念先师遗风不能续扇,经碑末藏”,深恐“或有残坏”,遂与该寺僧众商议,天庆七年(1117年)于云居寺西南,穿地为穴,将道宗所办石经180片,通理大师所办石经小碑4080片,皆藏于地穴内,并于其上筑台建石塔一座,刻文标记,以便后人知经之所在。善锐亦善书,书有《明度五十校计经》,时在天庆四年(1114年)。

 

 

释志同

释志同,辽末涿州石经寺僧,善刻碑。北京房山云居寺辽代石经中,有多种是他所镌。天庆五年(1115年)刻《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一卷,保大元年(1121年)五月刻《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同年刻《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一卷和《智炬陀罗尼经》一卷。

 

何永寿

何永寿,安次县人,活动于辽末金初。善书,工刻碑,楷书俊逸。现存世书迹有乾统六年(1106年)三月五日在房山上方山云水洞摩崖题记、金天会六年三月刻《十方大悲禅院碑》。

 

释文秀

释文秀,辽景宗(969~982年)时僧人。工文辞,善书法,有名于时。尤长于楷,书宗颜柳,兼吸收北魏楷法,取诸家之长,形成自家书法风貌。乾亨三年(981年)撰并书《彭城郡王刘公(继文)》墓志铭,署衔为“文章大德赐紫沙门”。

 

释智云

释智云,辽圣宗(983-1031年)时燕京弘业寺僧人,自署“弘业寺释迦佛舍利塔主”,善书,尤长于楷。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书《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书法工整有力,行款疏朗。

 

张可奂

张可奂,辽重熙间济州刺史。张思忠(975~1038年)之三子,曾官乾州内库都监。善书,其书法宗北碑,尤得益于《张猛龙碑》。其父墓志为其手书。

 

张恭良

     张恭良,辽道宗(1055~1101年)时优秀写经人之一。燕京人,工书,所书均为辽石经中优秀作品。已知其先后书经4种:《四童子三昧经》、《佛说普曜经》、《法华三昧经》、《善思童子经》。

 

 

李克忠

李克忠,道宗(1055~1101年)时人,昌平县坊市乡贡进士。善书法,长于楷书,书法宗欧、柳。咸雍四年(1068年)书《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

 

 

 

祁纯一

祁纯一,道宗(1055~1101年)时范阳县次里人,进士出身。工书法,尤善楷,北京房山云居寺辽代石经中,有两种为其所书:一是大康四年(1078年)五月书《光赞般若波罗蜜经》,一是稍后书《大明度无极经》。

 

释园规

释园规,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僧人,善书,工楷,尤善于写经。清宁至大安间先后写有《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般若涅槃经》、《佛说普曜经》、《佛说宝雨经》、《持心梵天所间经》等?种,今皆在房山云居寺。

 

刘航学

刘航学,道宗(1055~1101年)时人,字利川,白霫(今辽宁建平)人,布衣。善书,工楷。书学欧、柳,劲健端整,有名于时。大安六年曾书《郑恪墓志》。

 

邵师宁

   邵师宁,辽道宗(1055~1101年)时涿州人。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辽代石经中,大安九年四月造《贤劫经》及《超日月三昧经》邵师宁所刻。

 

释道□

释道□,辽代末年涿州范阳县某寺僧人,乾统二年十二月书《道钦塔幢铭》(僧道称撰文,吴志宣刻石),楷书,行笔遒劲,笔致整肃,直追晋唐。

 

 

马桢

马桢,辽末燕京人,善书法。天庆元年(1111年)书《丁洪墓志》,行笔严谨,笔画转折圆熟,字距紧凑,遒逸劲健。

 

 

释惟和

 释惟和,辽末金初人,燕京(今北京)崇仁寺僧。工书法,尤善楷书。自天庆五年(1115年)至金皇统七年(1147年),先后写经34种,造碑87条。其中书于辽代者有12种,造碑36条。又北京《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是他于天庆八年(1118年)所书。《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建于辽天庆八年(1118),石塔为八角密檐幢塔,汉白玉石质,通高五百厘米,幢身八面,每面宽二十九厘米~三十厘米不等。。幢身竖刻《大辽涿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计四十七行,每行三十四字~四十四字不等,僧志才撰文,志德刊石,燕台沙门惟和书丹。书法楷书中带有行书笔意,结体灵动,秀美多姿。

 

韩  昉

  韩昉(约1086~1153年)字公美,燕京宛平(今北京)人。世为燕京大族,仕辽,累世通显。天庆二年(1112)中进士第一,补右拾遗,权史馆修撰、应奉门下文字,累迁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辽保大三年燕山陷落而入金。复翰林待制、充太子伴读赴上京,教读完颜亶(熙宗)等皇室子弟。后累官至参知政事,封郓国公。约在天德末年卒,年六十八。公美性仁厚,一生力学不辍。虽贵为宰执,读书未尝去手,善属文,金初与宇文虚中、蔡靖、韩企先等制定金源一代制度,高文大册,多出其手。尝撰《传戒大师遗行碑》、《太祖睿德神功碑》,当世称之。工书。今存世书迹:《丁文逳墓志》(天庆三年刻石,正书,拓本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丁文逳墓志》辽天庆三年(1113)刊石。近年出土于北京阜城门外百万庄。志石一盒,志文与盖铭皆为楷体。志主丁文逳为辽末显宦,韩昉系志主之女婿。此书字宗颜、柳,爽利朗俊。

    

 

虞仲文

 虞仲文(1069~1123年)字质夫,武州宁远(今山西神池)人,唐秘书监虞世南后裔。辽时进士,历仕州县,以贤能称于时。后迁起居郎、史馆修撰、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枢密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三月,官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月,降金。官枢密使、侍中、秦国公。天辅七年五月,与左企弓等赴广宁,同被叛将张觉杀于平州,年五十五。谥文正。仲文早慧,七岁知作诗,十岁能属文,长于书画,楷书直追晋唐,有远祖世南之风;画善作人马墨竹,人、马学李伯时,墨竹学文湖州,有山林隐逸之气,时人得其片纸,若寸玑宝之。其画作今不传,书迹存世者有《宁鉴墓志铭》(乾统十年刻石,正书,拓本存国家图书馆)、《孟初墓志》等。《孟初墓志》,志石近年出土于北京房山区阎村镇,现存房山区文物管理所。青石质,正方形,边长78厘米,辽天庆七年(1117)刊石,署 “昭文馆知枢密直学士权翰林学士虞仲文撰”。书法端丽细劲,为辽刻中上品。按,此石仅记撰文者为虞仲文,未记书丹者何人。但细审此志书法,与《宁鉴墓志铭》出于一手,故断定亦系仲文所书。辽与金初刻石,除丰碑巨碣外,大多只记撰写者姓名,而不署书者为谁。而圹中之石,埋幽之文,撰书者往往皆不记。笔者曾详检辽代墓石,发现其中备记撰、书、篆额者,十不有一。实际上撰者与书者,大多为一人,而往往仅注撰述,而不注书篆。若仲文之《孟初墓志》即是。

 

释志才

 释志才,辽末涿郡云居寺僧。曾撰《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永乐村感应舍利石塔记》。能文善书,为辽末燕京(今北京)地区著名学僧。《永乐村感应舍利石塔记》。建立于辽天庆+年(1120)四月。石存涿州市文物保管所。此记书法唐楷,用笔清劲蕴藉,有雅训之美。

 

 

耶律鲁不古

耶律鲁不古,字信宁,太祖(耶律阿保机)从侄。史载,初,太祖(872~926年)制契丹国字,鲁不古以赞成功,授林牙(翰林),监修国史。

 

邢明远

邢明远,析律府(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辽会同四年(941年)撰述并书丹《耶律羽之墓志》,文辞华美,用典洽博,书法秀逸清劲,自署“蓟门邢明远”,应是辽代早期以为著名的文人。

 

释志愿

释志愿,辽世宗(947~951年)时燕京仙露寺僧人。志愿是一位较有地位的高僧,能文善书。天禄三年(949年)四月撰并书《仙露寺葬舍利石匣记》。

 

 

释敬贤

释敬贤,辽景宗(969~982年)时燕京资恩寺高僧,善书法。其书挺拔浑厚,出入颜柳间。存世有保宁十年(公元979年)所书《耶律琮神道碑》。署款“燕台左街资恩寺传大教阿阇梨传教大师赐紫敬贤”

 

耶律隆绪

耶律隆绪(971~1031年)即辽圣宗,辽朝第六代皇帝。契丹耶律弥里人,小字文殊奴,景宗(耶律贤)长子。他喜汉文化,在位时间较长,重文治,尚武功,勤于为政,故辽人称其为“小尧舜”。十岁能诗,精骑射,晓音律,喜书翰,好绘事。惜未见书迹传世,不能定其品格。

 

宋匡世

宋匡世(978~1025年),字成绩,辽宁凌源人,官至北安州兴化县令。性恬和,行端谨,乐于人善,荣而有礼;敏而嗜学,工诗词,精数术,擅书法。书法宗虞世南,经意处颇能相和。

 

 

刘湘

刘湘,兴宗(1031~1055年)时人,曾任给事中知涿州州事。善书法,楷书尤佳。重熙十一年(1042年)五月四日书《大宝积经》。

 

 

商隐

商隐,兴宗(1031~1055年)时人,辽宁朝阳人,乡贡进士,善书法,尤长于楷书,重熙六年(1037年)书《韩橁墓志》。

 

萧观音

萧观音(1040~1075年),观音是其小字,道宗皇后,枢密使萧孝惠女。清宁初立为懿德皇后,大康初受诬赐死,乾统初追谥宣懿皇后。观音好音乐,工诗,善谈论,善书。

 

韩资道

韩资道(1039~1069年),出生于燕京大族,父、祖皆为辽朝显宦,其官至閤门袛侯。人赞其风仪爽秀,成童志于学,弱冠即善于书。

 

李慎言

李慎言,兴宗、道宗(1031~1101年)时人,善书法,尤精于楷书。他参与书写房山云居寺石经《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大宝积经》、《文殊师利佛土严净》、《大方广三戒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阿弥陀三耶三佛楼檀过度人道经》、《佛说胞胎经》、《大方等大集经》、《佛说太子刷护经》等17种,造碑40条。

 

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1032~1101年),即道宗,辽朝第七代皇帝。名洪基,字涅邻,又字查刺。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儒业,作词赋,劝农兴学。但性情荒诞,怠于政事,笃信佛教,并喜作字。秦越大长公主舍弃阴坊第为大昊天寺,他尝为书碑及额,碑石原在燕京(今北京)旧城,今已不存。

 

高准

高准,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人,善书,尤长于楷。清宁二年(1056年)秋八月二十一日所创《大宝积经》卷及吴世景所刻卷,皆高氏所书。

 

 

李敷

 

李敷,辽道宗(1055~1101年)时乡贡进士,辽宁北宁人。工书,有名于时,尤长于楷书和篆书,造诣颇高。曾于清宁八年(1062年)、咸雍元年(1065年)分别为魏国大王耶律宗政与郑王耶律宗允书二人墓志并篆盖。

 

邢教之

邢教之,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曾仕“儒林郎试大理评事守显州山东县禽武骑尉”,工书,有名于时。咸雍五年(1069年)秦晋国妃萧氏卒,邢教之为书墓志。

 

 

 

释成裕

释成裕,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云居寺僧,善书,尤工于楷,参与了辽代云居寺刊刻石经书写工作。大安元年(1085年)

 

释行杰

释行杰,道宗(1055~1101年)时涿州云居寺僧人,善楷书,为优秀写经人之一。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中有他19种为他所书,大多写于大安年间。主要有《悲华经》、《菩萨地持经》、《大智度经论》。

 

刘安贞

刘安贞,籍里、生卒年不详。辽道宗寿昌四年(1098年)书《邓中举墓志》(志石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寿昌四年十月刊石,“右拾遗龚谊撰文”)。署“进士刘安贞书”,书为楷体,笔法宗虞、柳,行笔劲健,端庄雄秀。

 

赵孝言

赵孝言(?~1100年),汉人,辽道宗朝重臣,累官参知政事和汉人行宫都部署,爵至开国公。卒于寿昌六年五月。通儒、释百家之学,精诗文、书法。孝严在道宗一朝,曾奉敕为许多重臣撰写过碑志,已发现的就有咸雍八年的《耶律宗愿墓志》和《耶律仁先墓志》、大安三年的《皇帝越国王耶律弘世墓志》、大安九年的《耶律庆嗣墓志》。细审宗愿、弘世二志书法,楷书劲挺精绝,两石之书出一人之手无疑,虽均未属书丹者姓名,但推测必为孝言所书。

 

汪应祥

汪应祥,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能书,善楷。大安中曾参与书写《菩萨善戒经》、《优婆塞戒经》、《净业障经》、《佛藏经》四种。

 

郑温彦

郑温彦,辽道宗(1055~1101年)时范阳县西北乡人,乡贡进士。工书,擅长楷书,参与了当时云居寺石经书写工作,写有《王法正理论》、《成唯识论》等,约在寿昌年间(1095~1101年)。

 

释见因

释见因,道宗(1055~1101年)时僧人。工书,长于楷,宗法欧、柳。大安六年(1090年)书《澄方法师遗行铭》,石在天津蓟县盘山,楷书,结字方圆,用笔富于虚实变化,笔画粗重劲健,出于欧、柳之间。

 

 

 

高琮

高琮,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人。善书法,工楷书,似为专职写经人。房山云居寺辽石经中有其所写石经数种。大安二年(1086年)书《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九、十年则书有《大智度经论》、《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而书《大智度经论》,用石44片,即造了44条碑。

 

 

张公廉

张公廉,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人。善书,长于楷书,曾参与辽代石经书写工作。在大安九、十年间书写了《大智度经论》、《瑜伽师地论》、《十地经论》、《显扬圣教论》、《八大乘论》等6种,造碑68条。

 

杨忠信

杨忠信,辽道宗(1055~1101年)时涿州人,工书,长于楷,善写经。大安十年(1094年)书经9中,主要有《大智度经论》、《菩萨善戒经》、《优婆塞戒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心论释》等。

 

顾仲宣

 

 顾仲宣,辽道宗至天祚帝(1055-1120年)时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署武陵或范阳人。武陵为顾氏郡望,范阳属涿州。善书法,工楷书,尤长于写经。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辽代石经中,他书写了《大智度经论》、《十地经论》、《文殊师利所问菩提经论》、《显扬圣教论》、《宝行王正论》、《瑜伽师地论》、《万行首楞严经》等7种。前六种书于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后一种书于天庆年间。

耶律羽之

耶律羽之(889~941年),小字兀里,字寅底哂。契丹人,辽宗室。辽太祖时,多参与军族之谋,累迁官至太傅、左丞相,会同中加特进。羽之豪爽不群,嗜书不倦,通诸部语。史称其于儒、释、庄、老之文,尽穷其趣,书、算、射、御之艺,无不该通。事有寓目历耳者,终身不忘,言有可记堪录者,一览无遗。其书迹今不传。

 

 

 郑熙,辽穆宗(951~969年)时人,乡贡进士,涿州范阳县人,工书。应历十五年(964年)王正撰述的《云居寺碑》,为其所书。云居寺碑,郑熙书于辽应历十五年(964年),石在北京房山区云居寺。额篆书,铭文正书。拓本,275 × 98厘米。国家图书馆藏。此碑全称《重修云居寺千人邑会之碑》,刊立于辽应历十五年(964年),石在北京房山区云居寺。王正撰碑记,郑熙书丹并篆额。其书篆法严谨,楷书宗唐人法,劲建凝重、钩磔波撇,不让古人。

 

庞可生

 庞可生,圣宗(983~1031年)时人,工书,尤长于楷。太平五年(1025年)三月书《广济寺碑》,碑在河北宝坻县。又书有《妙法莲华经卷第四》,署款为“摄大定府文学庞可生书”。

广济寺碑 ,庞可生书于辽太平五年(1025年),正书,拓本,2行6字,33 × 23厘米。国家图书馆藏。此碑辽太平五年(1025年)三月刊立,碑在河北宝坻县。碑通高162厘米、宽77厘米。宋璋篆文,庞可升书丹。书法整饬清峻,点画不苟,皆入规矩。

 

张惟白

张惟白,燕京(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辽大康四年(1078年)曾书《大辽折津府良乡县张君于古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碑》,石在今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署款“将仕郎守均州参军张惟白”。  大辽折津府良乡县张君于古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碑  张惟白书于辽大康四年(1078年),额篆书,记正书,拓本, 254× 94厘米。国家图书馆藏。石在今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陈觉撰文,宫士金刊石,其碑篆书圆劲,楷书透逸。

 

王诠,辽兴宗、道宗(1031~1101年)时人。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乡贡进士。工书,长于楷,擅写经书,为一时名家。著名的《涿州白带山云居寺东峰续镌成四大部经记》是其所书。他还参与写经14种,是辽代中晚期书林高手之一。

  《涿州白带山云居寺东峰续镌成四大部经记》碑,王诠书于辽清宁四年(1058),额篆书,记正书,拓本, 110× 58厘米。国家图书馆藏。辽清宁四年(1058)三月刊立。石在北京房山区云居寺。殿试进士赵遵仁撰文,乡贡进士王诠书丹。书法规整严谨,遒劲刚健,颇具唐楷风格。

 

张龙图

  张龙图,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今北京)人,自署“燕台逸士”或“燕京逸士”。工书法,善写经,为辽代著名写经人之一。在大安年间(1085~1094年)先后写有《佛说大悲经》、《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持经》、《菩萨善戒经》、《佛说文殊悔过经》、《善思童子经》等十七种,造碑198条。经他书写的石经近百万字,为辽代刻经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书法挺劲秀润,结体谨严,较之唐人诸作,亦无逊色。

 

王严

  王严,太原人,号“白霫逸士”,主要活动于辽道宗(1055——1100)时期,生卒年不详。曾书丹《耶律庆嗣墓志》署“白霫逸士太原王严书”。《耶律庆嗣墓志》,辽大安九年刊石,1983年出土于辽宁省北票莲花山,赵孝严撰文,李惟崇镌石, “白霫逸士太原王严书”。志盖篆书,志文楷书。字形结体略长,点画圆熟,多逆锋起笔,撇捺的粗、细、徐、疾变化丰富,楷书略呈颜鲁公意绪。

 

 

李光

 李光,生卒年与贯里不详。曾书《耶律仁先墓志铭》(辽咸雍八年九月刊,赵孝颜撰文),署款“殿试进士李光书”。志盖与志文均为楷书,笔画肥硕,字体方整,骨法雄健,横画的起笔与收笔颇具北魏刻石余绪。《耶律仁先墓志铭》,辽咸雍八年九月刊,赵孝颜撰文,“殿试进士李光” 书丹。志盖与志文均为楷书,笔画肥硕,字体方整,骨法雄健,横画的起笔与收笔颇具北魏刻石余绪。

 

释志延

释志延(1050~1108),易州涞水县(今河北省涞水县)人。辽兴宗,道宗时燕京天王寺高僧,戒行孤高,通大小乘,参与编印《契丹藏》。能文,善书,长于楷,亦能篆。咸雍四年(公元1068)撰《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八年(1072年)书《大辽蓟州神山云泉寺记》、大安二年(公元1086年)书《净觉寺碑》并篆额,九年(1093年)书《大辽景州陈公山观鸡寺碑铭》并篆额。《净觉寺碑》,辽大安二年(1086)八月刊立,碑在河北易县太宁山。邢希古撰文,王可久镌刻。此碑书法雄浑肃穆,清劲秀逸,具唐楷风韵。

 

 

 

 

 王鼎(?——1106年),字虚中,《辽史》有传,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清宁五年(1060)进士,累迁翰林学士。寿昌初,升观书殿学士。因酒醉怨恨道宗不知己之才能,被杖黥夺官,流放镇州,大安五年(1089)被赦复职,曾撰《焚椒录》述宣懿皇后被诬案。乾统六年(1106年)卒。能文善书,博通经史,当代典章,多出于其手。大安五年撰《忏悔上人坟塔记》,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撰并书法均大师遗行碑铭。《法均大师遗行碑铭》,刊立于大安七年(1091),现存于北京市门头沟戒台寺。此碑是一件造型艺术、书法艺术与文学价值兼俱的石刻珍品。该碑螭首,龟趺,圭额,额题篆书“故坛主守司空大师遗行之碑”十二字。法孙比丘悟篆额,辽代著名文人王鼎撰文并书丹,,王唯约刻石。法均大师是辽代的著名高僧,深为辽道宗所重,据《辽史·道宗纪》,咸雍六年(1071)“十二月戊午,加圆释、法钧二僧并守司空”。彼法钧就应该是此法均。碑文记载其“前后受忏弟子者,五百余万众”,虽不免夸张,但可想见法均在辽代佛教界的地位。法均卒于大康元年(一O七五年),享年五十五岁。至今戒台寺仍存有其舍利塔及衣钵塔各一座。碑文楷书竖刻二十六行,满行六十二字,书法宗颜真卿体,纵横有象,低昂有态,遒劲端方。

 

 

 

贾溉

贾溉,辽道宗(1055~1101年)时人,工书,长于行、楷,书法宗颜真卿,得其风骨神韵。大安五年(1089年)书《忏悔上人坟塔记》,自署“布衣“。大安九年(1092年)楷书《善菩萨戒经》。《忏悔上人坟塔记》,辽大安五年(1089)三月刻,石原在北京房山上方山,今佚。王虚中撰文,邵师儒刻石。书法正书而参以行书笔意,流畅圆劫,外柔内刚,堪称辽代书林佳什。

 

 

释义中

  释义中,道宗时燕京大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僧人,工书,正楷深得颜鲁公三昧。大安十年(1094年),检校大师行鸿胪卿聪辩大师沙门善制《悯忠寺舍利函记》,为其所书。

《悯忠寺舍利函记》,也称观音菩萨地宫舍利函记。石在北京法源寺悯忠台。书法以唐揩为模范,用笔深厚强劲,劲气内敛,呈雄秀端庄之貌。释义中书于辽大安+年(1094)。正书,拓本,59×58厘米。国家图书馆藏。

 

 

 

释善雍

 释善雍,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今北京)延洪寺僧,善书。大安十年(1094年)四月为亡母书写《大智度经论》,还书写过《瑜伽师地论》,大安九年(1093年)撰并书云居寺《琬公大师塔铭》。他还是石经校勘人之一。《琬公大师塔》,辽大安九年(109 3)建,现立于房山云居寺,为八角三层密檐经幢式,汉白玉石质,通高六米,方形须弥座;底座雕二十二层莲花。幢身为八棱柱体,上承石雕仿木结构三层翘角塔檐,檐间雕素花纹饰。幢身之一面镌塔铭,塔铭石高七十厘米、宽四十厘米。楷书竖刻文十六行,共存三六六字。首题“开山琬公之塔”。沙门善雍撰文、书丹。据墓幢内所藏志文记述,此塔幢是辽代著名高僧通理大师为云居寺开山祖师高僧静琬所建。铭文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房山石经刻造的过程,在我国佛学史上资料价值甚高。此志文书法端丽秀劲,语言简约概括,堪称辽代晚期石刻中的精品。

 

 

 

孟士端

 孟士端,辽道宗(1055~1101年)时燕京(今北京)人,善书,尤长楷书。根据北京房山云居寺所藏辽代石经统计,在辽代石经书写人中,他所写石经最多,总共21种,造碑228条,皆刻于大安九、十两年,属于通理大师所刻经律论小碑中的部分。经律论小碑共4080片(条),孟氏一人写了228条(片),一个人留下如此数量众多的石经,真可谓是写经大师了。

 

释运孚

  释运孚,辽道宗(1055~1101年)时僧人,善书,长于楷书,尤善写经。房山云居寺石经中有4种为他所书,皆书于大安十年(1094年):《大智度经论》、《菩萨地持经》、《法律三昧经》、《菩萨藏经》。菩萨地持经   释运孚书于辽大安十年(1094年) ,正书,拓本。79×46厘米。北京房山云居寺藏。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石经之一种。其书法流畅秀媚,规整平正。

 

梁庆先

  梁庆先,祖籍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后移居燕京(今北京),辽中书令梁援长子。工书,乾统七年(1107年)为其母张氏书墓志。《梁援妻张氏墓志》,乾统七年(1107年)刻石,1979年出土于辽宁省义县。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杨丘文撰文,刘世英刻。志文书法放纵,用笔如铁画银钩,起若用锋,运若悬锥,字形近欧、颜,而更多存褚河南《雁塔圣教序》的余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