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2012-10-18 21:42:07)
标签:

襄平

灰陶

汉代

官窑

字儿

分类: 冮官屯窑陶瓷收藏与研究

  今天中午,我一个哥们小弥子给我打电话,说他手里有几件冮官窑的东西让我看看。他家住辽阳日报社附近,寒暄后他倒登出他前几年收集的几件冮官窑古瓷器,都很不错,而且价钱公道,便纳入我的藏品之列了!

  忽转身间,看到古董架上有件很普通的灰陶碗,拿起把玩一下,不经意间忽然发现碗中央赫然有两个古篆映入眼帘----“襄平”!

  我问及此物的来历,他说,大约在八至十年前,辽阳市电炉厂(东辽阳鹅房村附近)那一带搞建筑开发,挖掘出了大量汉墓遗址,还有汉代古陶器窑址,这件灰陶碗就是那个古窑址的物件!据他讲,当时出土的灰陶碗很多,也没人重视,也没有得到保护,唯有这件带“襄平”篆字的灰陶碗,恰巧他知道当时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祖籍之争正吵得火热,有学者甚至怀疑襄平不在辽阳,遂引起了他的注意,花了些钱从一个工友手里收得!恰好我去年也曾经从一些网络上看到一些说襄平不在辽阳的文章,遂对这只“襄平”款灰陶碗有了兴趣,简单谈好价钱后,收为珍贵的文物以待慢慢研究!

  到手后,依着我的急脾气马上给我哥们篆刻家梁宏伟打电话,让他帮研究一下那上面的字儿对不对!?梁大师精心研究,并拿出他的“绝活”将碗上的字儿清晰地捶拓下来,可谓毫发毕现----真正的汉代小篆“襄平”!

  字儿对了,那么碗对不对呢?!我俩又马上给研究古陶瓷的专家市博物馆的高辉老师打电话,让他掌眼,遂携了“宝贝儿”赶往博物馆,高老师仔细端详后说,是老的,汉代的,博物馆也没有这样的东西呢!临离开,高老师有送我三本冮官窑和辽瓷方面的书籍让我研读!

  哦,万物有灵啊,人有人缘,物有物缘啊!有人说襄平不在辽阳,那里的东西会出来说话的!

  回到梁大师的店里,他又开始为我修复那件一千年前散落了一片瓷片的金元时期的褐釉花白瓷匜,精益求精啊,直到肚子咕咕了!

  晚上,我和梁子两家人到附近小音乐窜吧小酌契阔,甚欢而归,是为记。

 

http://s5/mw690/628df67agcc5631892534&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2/mw690/628df67agcc5635a367a1&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2/mw690/628df67agcc56abcbbd81&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20121018-13000

http://s3/mw690/628df67agcc563fb3b162&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11/mw690/628df67agcc564cf88f6a&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14/mw690/628df67agcc565150cead&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8/mw690/628df67agcc56591a40d7&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1/mw690/628df67ag7ad56fe23af0&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11/mw690/628df67agcc566238d35a&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8/mw690/628df67ag7ad570c27dd7&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1/mw690/628df67agcc567c07df10&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9/mw690/628df67ag7ad57344d778&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10/mw690/628df67ag7ad574da0299&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补记:关于“襄平”这两字的左右顺序问题,我也和梁子探讨了一下,他说,古人也有不少自左向右顺序排列的例子。后来我又在清人陈介祺编撰的中国印谱全书《十钟山房印举》中找到了相关例子。

 

http://s1/mw690/628df67agcca6421f4c30&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16/mw690/628df67agcca6471c88bf&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至富”:自右向左排列。(1321页)

http://s1/mw690/628df67agcca64f963570&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至富”:自左向右排序。

“富贵”:自右向左排序。(1327页)

http://s2/mw690/628df67agcca659570a21&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富贵”:自左向右排序。(1322页)

 

 

 

 http://s12/mw690/628df67agcca7a8eb93db&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http://s3/mw690/628df67ahcc9f6ecbfd62&690“襄平”款灰陶碗!" TITLE="汉代 “襄平”款灰陶碗!" />

 

襄平的沿革:

    战国

    燕昭王时,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为燕国的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大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结果燕国边境向东推进了一千多里,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北),向东到达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北面)。

   

    公元前222年,燕国终被秦吞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全国分为36郡,辽东郡仍沿袭燕国郡制,郡府设在襄平县。平城始建于战国燕,经秦汉至晋600余年仍称其名,是东北地区建城之始。

    两汉  

   两汉时期沿袭秦制也设置辽东郡管辖辽东地区,但是西汉时东北亚大多数事务由后来被称为汉四郡的乐浪郡,玄菟郡等管辖。如扶余国属于东汉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本来隶属玄菟郡,汉献帝时,其王求改属辽东郡(后汉书/卷85)。  

   三国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少安,而辽东郡偏居东北,则得以振兴,此时襄平城的规模宏大,很多中原文人志士避难于此,城内外居住人口达到30余万人。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襄平人)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辽东郡领襄平、居就、安市等8县。公孙度之孙分公孙渊执政后,自立为燕王,置百官有司,不久称藩于东吴孙权。魏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公孙渊,同年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并入魏国版图。魏在原公孙氏控制地区设平州(仍治襄平城),辖辽东等5郡。在襄平设东夷校尉,统管高句丽等东夷民族。曹魏时辽东郡辖9县,襄平为首县。后平州合并于幽州。

   晋  

   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复置平州,辖辽东、玄菟、昌黎3郡。又设护东夷校尉,平州刺史兼护东夷校尉,管理自平州以北至今黑龙江流域东北大陆及朝鲜半岛各民族。晋朝咸宁三年(227年)封司马蕤为辽东王,辽东郡改为辽东国。六年后,复为辽东郡。晋大兴二年(319年)鲜卑族慕容廆建前燕,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属国,治所在襄平。前燕时期,平州下辖辽东、辽西等10郡。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死,子慕容皝袭辽东郡公,后自称燕王。东晋太元五年(38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  

   公元384年,慕容皝子慕容垂起兵复国,是为后燕。东晋末,中国北方高句丽族兴起。公元404年(东晋元兴三年)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改襄平城为辽东城。襄平一名至此废除。后燕地入高句丽。北燕又乔置辽东郡于今辽宁西部。

   南北朝  

   北魏太延元年(435年),高句丽高琏派使臣进贡于北魏,北魏拜琏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公,高句丽王。公元492年,魏以高句丽王云都督辽海诸军事,为辽东郡开国公。公元519年高句丽王云卒,以世子安为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封高句丽王阳为辽东郡开国公,辽东王。北齐后废辽东郡,高句丽短期处于实际独立地位。此时辽东城城廓位置和规模与西汉时期相同。由前燕至南北朝末期近300 年间,辽东地区先后由前燕、前秦、北魏、北齐、北周等王朝统治。

   唐朝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举兵征高句丽,辽东城,在被高句丽统治了240余年之后重新归属中央政权。唐太宗改辽东城为辽城,置辽州,第二年罢辽州。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攻灭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公元676年(仪凤元年),安东都护府移治辽东城。

  辽金  

  辽神册三年(公元918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占辽城州。翌年改为东平郡,置防御使,并“铸铁凤以镇之”,因称辽阳为铁凤城。辽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东平郡为南京,迁东丹国首都于辽阳,建东丹王宫(今辽阳市老城东北隅)。辽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南京为东京,设东京道,置辽阳府并辽阳县,辽阳遂为五京之一。这是辽阳行政建置上称“辽阳”的开始。从襄平县到辽阳县,治所一直在今辽阳市白塔区。公元1116年,新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克辽东京辽阳府,金袭辽制,以辽阳为东京,仍为国之陪都,以后改东京道辽阳府为东京路辽阳府,路、府均治辽阳老城。辽阳府辖四县一镇:辽阳县、鹤野县、宜丰县、石城县、长宜镇(隶属鹤野)。

 元明清  

 元朝建立后,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设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行省直辖七路一府,省、路治所均在辽阳城;辽阳路领辽阳、盖州、懿州三县。明代在辽东废州县,实行军卫制。公元1384年(洪武十七年)置定辽中卫、治辽阳城。辽东都指挥使司治所亦在辽阳。辽东都司下辖二十五卫、二州,其辖区相当今辽宁省的大部。公元1621年(后金天命六年),辽阳为后金攻克。当年努尔哈赤便定都辽阳,在太子河东岸建了新城——东京城,三年后又迁都沈阳。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辽阳设府,下辖辽阳、海城两县,府、县均治辽阳老城,不久府治移至沈阳。1664年(清康熙三年)升辽阳县为辽阳州,属奉天府管辖。此建制延续至清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