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标签:
新民网 |
分类: 健康与生活 |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有哪些新药?一图读懂!
来源:新民晚报
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常被称为“困在时间里的人”。仅在中国,AD患者就超过了1000万。这个病之所以让人害怕,是因为其病情是持续进展且不可逆转的,大部分患者往往在临床就诊时就已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期。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的工作,是为这些患友们的病程按下“减速键”。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郁金泰教授团队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精心制作一张“一图读懂阿尔茨海默病”的长图在多渠道发布,帮助大众了解这种病,走出误区。

采访对象供图
郁金泰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常见症状包含记忆下降、语言和思维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可伴有精神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是病理性衰老,较正常衰老认知下降更快。”
郁金泰说,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是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阶段,也是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的关键窗口期,早期症状包括记忆衰退、难以执行熟悉的活动、说话辞不达意、时间和地点出现错乱、判断力减退、未能按时处理事物、把东西放错地方、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理解视空间信息出现困难、变得孤僻。
郁金泰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的确诊需要“症状+生物标志物”。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一滴血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潜力巨大,有望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风险筛查。
“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的人群,可以做相关基因检测,以期早期识别,及时预防干预。”他建议。
据介绍,一般来讲,65岁以上老人、女性、携带相关基因、有家族史都是危险因素。压力大、睡眠不好也会增加发病风险。相较于睡7-8小时,每晚睡眠少于5小时,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高出2倍。
当然,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但应尽早治疗改善患者症状,因此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时应积极求医,长期规范服药。郁金泰教授指出,除了吃药以外,主动学习、进行认知训练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比如可以多做阅读、下棋等脑力活动可以增加认知储备,而不要一直坐在家里看电视、刷手机,被动接受讯息。
对于老年人来说,还要保持合适的体重,避免过瘦和过胖,避免吸烟和接触二手烟,有白内障的患者建议及早进行白内障手术、如出现抑郁症状也应及早治疗等。
记者获悉,郁金泰教授团队持续关注认知障碍并展开深入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