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只有进入到细胞内部,才能复制
(2022-05-30 10:50:15)
标签:
视频 |
分类: 自然与科学 |
病毒在未进入细胞前,不能复制。
视频一、DNA和RNA就是核酸。具有脱氧核糖的核酸就是DNA,而核糖核酸就是RN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用DNA分子储存遗传物质的。再按照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顺序传递的。但是病毒不讲这个规则,有些病毒可以直接用RNA作为遗传物质。或者还可以反着来,先造RNA再造DNA。它们非常小,细胞是微米级的,病毒是纳米级的。病毒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里面包裹着一些DNA和RNA这样的遗传物质。只有进入到一些非常合适的细胞内部,才能启动“复制程序”。
视频二、每个人的基因组里都有近十万个病毒的DNA片段,占人类DNA总量的8%,这些病毒不但对人类没影响,有些还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病毒“HERV-W”,可以生产出一种叫“合胞素”的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只会出现在“胎盘”里。如果删除了小白鼠的“合胞素”基因,没有一只小白鼠胚胎能够被活着生出来。也就是说这种病毒蛋白,是胚胎吸收营养所必需的。后来在其他胎生动物中,都找到了“合胞素”。推断出,大概在一亿年前,哺乳动物的祖先被病毒感染,才有了“合胞素”蛋白,才有了胎盘,才会出现所有的胎生动物。
病毒对大气也有影响。比如海洋。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细菌,只有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海洋里的病毒太多了,1升海水里大概有1千亿个病毒。一公斤海洋的沉淀物里大概有100万种不同的病毒。而地球上已知的动物种类也就100万种。正是这些海洋病毒和各种藻类,造就了现在的海洋,并且对地球大气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海洋聚球藻,就是海洋里一种含量丰富的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而海洋聚球藻的DNA中,就有捕捉光子的蛋白编码基因,而这个基因正是来自病毒。地球大概有10%的光合作用,都是病毒基因造成的。没有病毒的改造,地球上少10%的氧气。病毒功大于过。
视频三、病毒的长相决定对人有无影响。1、病毒只有进入细胞内部,才能利用细胞自我复制。进不到细胞里面,就算吃到肚子里,也都没事。
2、能否进入细胞内部,就和病毒长相有很大关系。类似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HIV病毒,外层有一圈突起,就像钥匙。而人类有且只有一种细胞,表面的门和这个钥匙比较匹配,刚好可以让它嵌入进入细胞隐藏起来。就是这个CD4淋巴细胞,这是人体免疫细胞里的一种辅助性T细胞,相当于免疫系统的哨兵。海里病毒很多,但吃进些海水也是没问题的。还有许多对植物动物有影响的病毒,一般对人类也没有影响。因为细胞的差别非常大,病毒根本进不去。所以虽然地球上有许多病毒,其实对人类有影响的是非常少的。
3、能够进入细胞的病毒,没有病也没有毒,之所以对人有影响,主要分三种情况:a、对细胞本身造成破坏。病毒启动自我复制程序,变得越来越多以后,要从这个细胞里出来,可能破坏细胞,对人造成影响。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病毒,只能进入一些坏细胞里,就可以把这些坏细胞清理掉。b、HIV病毒这种特殊情况,它正好能打开CD4细胞(免疫系统的哨兵),本来CD4细胞可以通知CD8细胞来干掉敌人。但HI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CD4后可以逆转录,把一段特殊的DNA片段插入到CD4的基因组里,相当于修改了CD4的程序,让CD4不但忘记了哨兵工作,还利用CD4细胞本身的营养不断生产出新的HIV,而这个过程会造成CD4的减少,免疫系统的哨兵减少了,就会使得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进入人体。所以最终引起问题的是其他的微生物。所以虽然HIV本身没有病也没有毒,但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还没有办法彻底对付HIV,但明白了这个逻辑,就是用其他方法增加CD4细胞。让CD4细胞保持一定数量,就基本和其他人没什么差别了。C、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有时免疫系统进攻过于猛烈,病毒只能进入特定细胞,比如某个器官的细胞,免疫系统识别出来后,可能会对这个细胞甚至器官进行猛烈攻击,引起人体很多不舒服反应。【被病毒侵入的(器官)细胞,免疫系统是只能攻击的,留着也是坏了。不能说是过度攻击。只怪病毒侵入了太多的特定细胞。本身坏死的细胞太多,甚至影响了整个器官。器官衰竭。】
视频四、人类真正战胜的病毒只有天花。1980年世卫宣布消灭了天花(实际上是1977年最后一个自然得天花病愈)。
人类之所以能彻底战胜天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人天花”只能在人类之间传播,其他动物体内都没有,所以也不会交叉传播、变异。不会隔一段时间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