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人杰两灿然
来源:中新社《外报动态》
吴翼民
http://s15/mw690/628db136gx6BlO7F114ee&690
春天竞相怒放的百花中,樱花无疑是最灿烂的。我谓其灿烂,是言其花的浓度密度和气势,用“云蒸霞蔚”四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一树樱花就是一团欲焚欲燎的云霞,如果成了林呢,那将是何等的气势啊。人云日本岚山的樱花是天底下最好看的樱花,笔者没有体验,姑且认同了吧,但阅尽长三角一带,无锡太湖鼋头渚的樱花可谓最成气候、最大气磅礴。
无锡鼋头渚赏樱佳地有两处,一是长春桥周围,一是樱花谷。长春桥是老资格的赏樱佳处了,似乎很早的时候已名闻遐迩。据文字记载,远在1916年,当时的无锡士绅杨翰西就在长春桥一带种植了樱花,这是目前内地有据可考之植樱最早历史。笔者三十年前刚落籍无锡,就知其名望,每到春季,必前往应景,在樱花初绽、怒放、渐谢几个阶段皆领略过其不同的风采和韵味,——且说樱花初绽之时,树上虽然稍显花苞疏朗,却明显能感觉到它勃发和涌动着的生命张力,似能听得到伊膨胀欲放的声息;及至樱花怒放,那简直是一天云霞、无尽雪花,白茫茫的一片,再加上那流线婀娜的桥洞、桥洞上飘逸的俊男靓女、桥洞外水天一色的太湖以及湖面上偶尔定格的帆影,组合成了普天下之一幅最美的风景画啊;樱花怒放过了,展示过了伊绝美的姿色,便洋洋洒洒抖落下了伊的“霓裳羽衣”,桥上和湖面上、连游人头上也都是伊粉白的花瓣,古诗云“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是不是可以形容为“赏樱归来头变娇”呢?
如果说长春桥畔是鼋头渚老资格的赏樱佳处,那么樱花谷堪称鼋头渚赏樱的后起之秀。这里占地一千亩,规模宏大、独步华夏;樱花品种达70多种,是中国内地其他景区樱花品种的一倍。樱花谷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系无锡和日本共建之中日友好樱花林发展而成。日本的友好有识之士为维护中日永久友谊,决定发起在太湖之畔广植樱花的运动,以花树来见证一衣带水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时笔者在文化系统工作,也参与了这一工程的宣传推介。
记得许多日本友好人士在日本国内发起每人捐赠一棵樱树的活动,骨干们分地区包干、进行动员。有位老先生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完成包干的任务,万分悔愧,竟然切腹殉职、以谢天下。当时我听得这故事后深为震惊、不得不感叹日本人守信到了极致,是个有信念有作为的民族。所以嗣后我每到鼋渚的樱花谷都会油然而生敬意,领悟得中日友好的前进趋势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便如樱花谷的樱花,逢春怒放,任凭风吹雨打必如期而展风姿。这片樱花林应是中日友谊的象征,自建成至今,日本友好人士几乎岁岁组团来访,并不断扩展樱花林的规模。
无锡人是绝顶聪明的,既建樱花之林,又不失时机来了个锦上添花,——确切地说,应是“花上添锦”,在这片樱花林增建了个“无锡人杰苑”,集古往今来无锡人杰雕塑和事迹于一苑,让无锡本地人在欣赏樱花的同时,瞻仰先贤的不朽功绩,以激发热爱家乡、奋发有为之精神;外地和域外的游客来这里赏樱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无锡不仅是个山辉川媚的风景地,更是个人杰辈出的名胜地。
无锡叫得响名字的各领域俊彦数不胜数、灿若群星,诚如《人杰苑记》所言:“自泰伯奔吴至德立邦以降,风生水起,雄才飙发,俊彩星驰,文治武功,农桑水利,货殖工巧,靡不毕备。诗画礼乐,巨著煌煌;发明创造,硕果累累,三千余年绵延不绝……”在这个人杰苑内陈列的只是成千上万无锡名人的一小部分,顶尖级的三十二位人杰则由著名雕塑家吴为山雕塑成像,供游人瞻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画圣顾恺之、乐圣华彦钧、力学之父钱伟长、当代毕升王选……这些无锡老乡塑像在樱花的簇拥下益显风姿绰约、神采奕奕。游人几乎分不出是樱花烘托了他们还是他们扮美了樱花。我相信是后者,是人杰不朽的业绩和精神照亮了樱花,使这里的樱花更具风骨、更熠熠生辉!由是观之,因着人杰苑坐落于斯,樱花谷分明四季常春、四季吐艳。
(2013年5月12日中新社《外报动态》总第377期,选自香港《文汇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