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湖,湖里有个岛,岛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喇嘛,边转手里的转经筒边说---人到岛上必有路,有路就有传经处。
来到巴松措---西藏三大圣湖中海拔最低的一个。但所谓人小志向大,那它湖底也就目标高啊。为了发展成为国家AAAA(省略N个A)级旅游区,旅游局规划局地区政府可谓费尽心思。
以人为本的领导们对游人照顾可谓细致入微,为了杜绝偷拍,增加售票率,旅游局把收费处设在了离湖边还有十万八千里处,深深的刻上了党的印记。
首先,为了方便上山的汽车,铺了一条柏油山路,好路啊,驾车上山那是腾云驾雾。然后,沿途就是正在施工中的老虎嘴水电站,含有大量矿物质的纯蓝色水流,顺着路边往下流,感觉就像逆流而上,也正如领导们所期望的那样,感叹当地的发展,感受政府的业绩。
在花了三大圣湖中最贵的一张门票钱---100大圆后,又走过山路十八弯,巴松措才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这使我联想到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何谓名画,因为够排场,至少此说法在大多数艺术盲人身上是行得通的,要是把‘蒙娜丽莎的微笑’像周杰伦巨幅海报那样挂在路边,那笑容还神秘吗。只有在卢浮宫那优雅的灯光,反光的地板,成排的巨大石柱怀抱下,跟风的游人才会醍醐灌顶,如饮醍醐,一拍大腿,发出一声自以为很艺术的感叹:“漂亮!!”。
巴松措不也是如此吗,不尽然也。人家卢浮宫为了名画造玻璃金字塔,建大理石大厅,彩绘玻璃拱顶,有气氛,有情调,但做事要有分寸,法国人并没有在每张名画上贴欢迎来到卢浮宫,那样既没意义,有大煞风景。很不幸,可怜的巴松措被画龙点睛了。
进入了湖区,首先是两旁一些小商贩在买纪念品,无妨。其次是有几个妇女在湖边洗衣服,无碍。天空是西藏少见的阴天,无奈。以上顶多像一张白纸上一只蚂蚁,只要赶走它就还是白纸。
真正煞风景的是湖上的那些快艇,缴费后既即可让我们荡起双桨,优哉游哉。看似甚好,但我认为此举却是巴松措的败笔了。那些湖上的快艇,就像白纸上的一滴墨水,却是怎么也抹不去了。
青山围绕下的湖水是那么的熟悉,想起曾经的小三峡,轻舟已过万重山,环绕着两岸猿声与千古悬棺。又记起曾经的武夷九曲,两岸的奇山异石,轻轻的小竹排缓缓飘荡其中,诗情画意。可在我熟悉的记忆里并不曾存在过快艇,却使我想起中山公园,同样是碧绿的湖水,也有供人游乐的小游船,哦,不远万里,一百大圆,追忆了个中山公园。
沉闷的阴天,天边的云压着天边的雪山,望眼欲穿的湖面,犹豫着是否感受一下快艇,但是实在想不出爬上快艇的理由,唯一想到的是不能辜负旅游局各位领导的苦心,他们为景区加入娱乐元素,加入现代建设,加入科技含量---但此种规划令我扼腕。
游艇的收费表是我彻底拒绝乘坐的原因,不能说拒绝,是没钱享受,因为高达四位数的游湖费用让我无条件投降。同时也让我略微明白巴松措贵为西藏著名景点,林芝旅游领头羊并非浪得虚名,近年来年收入直线增长是其坚实后盾,也是建设者们智慧的结晶。
偏远地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得到朝廷的赏识,地方官员可谓用尽三十六计,在各个地区优势项目上破釜沉舟的建设,又在丰厚回报之时如履薄冰的揩油,吃饱喝足后,使出最后一计---走为上计。
巴松措如此,那其它地方呢,阿Sam寡闻,未敢猜测,更没敢揭疑。我只有期望,不建设也好,不规划也罢,不投入也行,只要还巴松措一个平静的湖面,则善莫大焉。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湖,湖里有个岛,岛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喇嘛,边转手里的转经筒边说---人到景点必有路,有路便有收费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