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咨询师:家庭心理卫生
(2023-01-04 18:03:01)一、家庭心理卫生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是家庭心理卫生的中心课题。
(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它通常是指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对子女所施行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社会经验和发展智力的方式,也包括下一代在生活过程中言语、行为、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交流、渗透与模仿。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卫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卫生的积极作用,家长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制订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要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创造一个团结、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要经常同孩子交流思想。(二)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组成。家庭关系是否融洽、协调,影响着每位家庭成员的心身健康。
1.夫妻关系 培植夫妻感情关系应做到:
(1)对婚姻不可期望值太高,对夫妻关系要有符合实际的合理估计。
(2)正确对待爱人形象的变化,夫妻间应善于重新认识对方,充分估计其在社会活动中的进展和人格的再塑造。供临床医学、护理、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等专业用
(3)正确对待双方的差异,自觉调整生活方式
(4)正确处理夫妻冲突。
(5)和谐的性生活是夫妻感情的基础。
(6)增添家庭乐趣。夫妻双方要不断为实现共同理想、共同事业而努力,从社会交往中吸取营养,丰富家庭生活情趣,使爱情之树常青。
2.亲子关系 可分为3个阶段:儿童时期,贪恋父母。青少年时期,反抗父母。成年时期,眷念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期唯父母之命是遵的情况有了变化。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发育成长中的孩子,研究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传统的家长式教育: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尊重和理解的气氛中,使子女乐意倾诉衷肠,才能做到相互了解,使真实情感得以交流。
(2)要理解子女的需要和追求:对子女的正当需要,应努力恰当地予以满足;不能立即实现的或过高的要求,也要耐心指导,不要动辄呵斥。
(3)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向与创造精神:父母应树立民主家风,鼓励子女参与家政,倾听他们的独立见解,表扬孩子的创见,使孩子能自觉地认识良好行为的道德价值,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义务感。
(4)注意对子女教育的一致性:夫妻要经常交换意见,统一认识。
前一篇:强迫型人格障碍
后一篇:常见的10个面试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