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了满意的控制,心血管疾病已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极大威胁,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构成中,心血管疾病已跃居首位,其中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资料显示高血压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正常血压者5倍,国外文献报道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血压正常者高8倍之多。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速度不断加快,上升的幅度逐年增加。我国15一7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按人口推算,1959-1979年的20年间,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00多万,而1980一1991年的12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00多万、据估计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已逾1亿,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研究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心理行为指导对该系统疾病的防治作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