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心理学家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人、研究心理学和探讨心理治疗。因而,心理学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思潮和派别: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学者认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没有存在主义心理学一说,存在主义的许多基本原则都可以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系中找到;也有学者认为存在主义属于广义上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两种:以罗洛·梅为代表的存在取向人本心理学和以马斯洛、罗杰斯、维尔伯为代表的从自我实现走向自我超越的人本心理学,这两种是根本不同的。本书根据后一种看法,认为存在心理学作为一种思潮和理论,与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人本心理学有着根本不同,故单独作为一章。
认为人性是善恶兼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一般来说就是存在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的起源来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和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观点。存在心理学主要出现在临床心理治疗与研究中。存在主义心理学(psychology of
exis-tentialism)或存在分析心理学(existential analysis
psychology),是把存在哲学的观,点运用于精神病学后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学观点,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精神分析为技术前提、以心理治疗为手段,主张人能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来增强和超越自我,通过自由选择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心理学研究和治疗方法。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而形成的存在分析不能称之为心理学的一个流派,而只能称之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想潮流或运动,因为具有这种倾向的心理学家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与体系(叶浩生,198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