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隐人格理论

(2022-08-13 16:58:27)
      人们对其他人进行归类的方法的根据是一种叫作隐人格理论的手段。内隐人格理论是人们对不同类型的人、人格特点和行为是何相互关连并在儿童期形成的问题的一系列假设。!如,许多人的内隐人格理论包含这个观点:快乐的人身友好的,安静的人是害羞的。虽然这些假设或信念并总是正确的,但他们的确在帮助组织形成图式的过程
起了作用。图式,或称心理模板,(在这个例子中)什表一个人相信某种类型的人们具有某种特点。(在这里图式的概念类似皮亚杰提出的复杂模板。)当然,如果人们对于与自己不同的人只有有限的经验,通过这利形式形成的图式很容易变成刻板印象,特别是会以肤浅的方式,比如皮肤颜色或者其他物理特征对其作出判断。
        在中国上海的这场招聘会上,成干上万名求职者满怀期望地排队等待一个面试机会。在任何工作面试场合,良好的第一印象都十分重要,然而当竞争者数以干计时,那些穿着得体、外表整洁的人最容易获得面试机会。有一些证据表明,内隐人格理论可能存在跨文化差异,同时也会存在个体差异。比如一项研究发现,美国
人和香港裔中国人对个体的人格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改变持有不同的内隐人格理论。美国人假定人格是相对固定和不可改变的,然而中国人认为人格具有可变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