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的强迫
(2022-06-28 00:00:01)令他非常不安和痛苦的是,第二天晚上,他做了同样阳痿的梦,球场上那骇人的一幕不断在脑海中出现。尽管后来去医院查验同样是“无病”,但担心阳痿的概念已时时在他脑海中,有时上课也去厕所看看是否有病变,总是放心不下。即使是在紧张的考试中,只要眼睛离开试题,稍微有点放松,就想到那上面去了;因此学习成绩总令他自己和老师都不满意。过去心爱的足球现在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正常训练和课闲无聊时还能坚持去踢球,但踢球前总要做一番思想斗争,激烈地拼抢也显得没有了以前的斗志。因此,足球教练评价他的技术没有进校时高了。在该校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其强迫症状有所控制。强迫症是一种以记忆、思维、情感、意向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各种强迫现象的心理病症。
例如“为啥人的鼻孔向下而不向上?”“天上的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他明知考虑这些问题毫无意义,但不考虑又不放心。例如门窗或抽屉明明锁得好好的,却总怀疑没有锁牢,因而反复开、锁,这是强迫性怀疑。强迫性追悔的病人是为刚做的事而未能尽善尽美而反复追悔。当接触到某些事物或语句,脑子里就会出现反概念,叫强迫性对立思维。例如,在唱革命歌曲时,脑子里马上会出现 “黄色”字眼。强迫情绪,是指自己在情绪控制方面出现一种无法控制的恐怖状态,如怕自己失控,以及对某些特定的事物、境域产生恐惧感等,因此,又称恐怖症。强迫性意向的人,被某种与正常心理相反的意向所纠缠。不过,他们仅仅是想想而已,并不付诸行动。强迫性的表现有强迫计数电线杆,强迫检查信封上的邮票是否贴了、强迫洗手、洗衣服等等。上述强迫症状,不一定在每一个患者身上都体现出来,在大部分情况下只出现其中的小部分而已。而且强迫内容较固定,不会变幻无穷;强迫的症状与患者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创伤或幼年时期的遭遇有一定的联系。有雨点需要说明,一点是在少数人中有时候会出现的某种刻板、重复的动作,另一点是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也可以有部分强迫性症状。因此,当出现强迫现象时,需要认真的分析、辨别,不要“见风就是雨”,出现强迫,就以为自己得了强迫症,从而忧心忡忡,庸人自扰。没有什么药物专门治疗强迫症,一些常用的镇静药都不理想。如果在强迫的同时伴有明显忧郁,则一般认为可服用氯丙米嗉(一种抗抑郁药)、多虑平、丙米嗪等。抗焦虑药(安定)只能改变表面焦虑症状,动摇不了强迫症状。
行为疗法对强迫动作有一定效果,如果病人合作能起到矫正作用。可以为这些病人制定一些方案,按照方案,在个人或家属、医生参与下,进行训练。如反复洗手的人,规定按时间表办事,或与医生在一起,按医生的办法做(医生拿起苹果用手擦下就吃,而后也不洗手)。因此行为疗法针对病人的外部行为而不是内心行为,因此,对强迫思想就没有大用处。强迫思想,在当前最好用森田疗法。很多种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有一定的帮助,但疗效不满意,如能动员周围同学,并告之如何对待病人,效果会好些。对这种病人既不能姑息,也不能苛求。诸如“你不会不想”,“不会不做”,“不会控制这些”之类的话,正说明说者还没了解这病的性质,如果自己控制得了就不是强迫症了。
向病人介绍解释精神生活中的客观联系和规律,使他了解强迫与紧张不安之间的关系,自我评价太高与强求之间的关系等,进一步让他懂得消极地控制与积极追求之间的关系(越看淡自己的强迫现象,强迫现象愈轻)。对有性内容强迫观念者,应该围绕着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进行讨论,使他们弄清其间的关系(欲求与制约),他们就可能从中找到解放自己的途径。
前一篇:儿童社交焦虑障碍理念
后一篇:为什么不喜欢“真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