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受抑郁情绪困扰之人,人格中多有抑郁易感偏差与缺陷。强迫性人格倾向便是一种抑郁易感人格。由于强迫性人格者潜在的自恋性,他们所期望的来自他人的评价与他们所认为的来自他人的评价之间总有差距,这是持续性失望的来源之一。加之强迫性人格者易受暗示,其自尊、自我评价的标尺往往来自他人,用他人的尺度丈量自己的价值,因而更容易遭受失望的侵袭。与之类似,完美主义者期望的目标或者过高,或者过于完美,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人格特点都强化了抑郁倾向。
不过,抑郁者应该感到安慰的是,在别人心目中,他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糟糕。抑郁者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象得低劣的倾向,也是一种有偏差的体验。一般而言,他人当然并不像人际关系的乐观主义者所以为的那样总是富有真诚的爱心和同情心,但也绝不像抑郁者所以为的那样充满冷漠、敌意和讽刺性。
抑郁者人格中的低劣感是抑郁易感性的又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忽略学校对低劣感的塑造作用。笔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频繁面对大、中丝的学业自卑感。学校生活使大部分学生感到自己是劣等的。教育的目标该是培养能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有创造力的个体(只有这样的个体才是个有活力的社会的基石)。而事实上学校教育沦落为社会成员用以获得、巩固社会地位的手段,成为等级社会自我复制的一种方式,甚至沦为一种交易市场。那么除了少数既得利益者而外,大部分个体在学校中得到的是自卑感。修复人格中的抑郁易感缺陷,往往意味着对教育、社会与文化强加给个体的不良价值观的反思。另外,人格中的抑郁易感缺陷还有一定的生理、遗传基础。应对这部分生理基础的先天缺陷,保持清醒的自知力(例如对自身抑郁情绪的季节性足够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心理治疗一样重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