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虑的哲学反思

(2021-07-01 18:21:34)
      由于历史的演变、精神病学家观点的分歧,以及哲学对精神病学的影响,焦虑( anxiety)一词的含义已经有些难以捉摸了诚然,我们可以像 A.Lewis(1967)那样,把焦虑看做一个精神症状或精神病理状态,加以症状学的描述。这样一来,焦虑作为一个临床精神病学概念就可以明确化了。这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在阅读有关文献和开展研究工作时,焦虑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仍然会反复出现,也就有必要加以澄清。
       让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实际问题出发。对焦虑症病人进行治疗,目标当然是消除焦虑,这似乎是无需说明的。但是,仔细想,德国精神病学家 Gebsattel1938,转引自 Jaspers1963)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确实,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它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推动着人格的发展。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吃饭是必要的,但如果吃得太多,就会肚子痛。这样说来,精神卫生之道是不是就在于把焦虑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呢?然而,强烈的焦虑也并不总是消极的。丹麦哲学家S.A. Kierkegaard(1813185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哲学家写专著讨论焦虑,他大概是第一人。年轻时的 Kierkegaard火热地爱着他的恋人,以至跟她缔结婚约。
      可是,经过痛苦的心理冲突,他终于又毁弃婚约,并且终身不娶。他关于焦虑的专著有好几本,几乎完全是他本人焦虑的哲学反思。可以说,他个人灵与肉的冲突被普遍化、深刻化而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种严重的焦虑同时却是创造性的。焦虑进发出了耀眼的思想火花。 Kierkegaard是一位富于宗教情感的人,人生态度极为严肃。他鄙弃廉价的妥协和表面的和谐,强调“非此即彼”,生于“恐怖与战栗”之中,一生之中经历过几次精神上的“飞跃”。他说过:“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将来还会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痛苦究竟是心灵的疾病还是罪恶。”这是多么深刻的洞察。S. Freud之强调本能和焦虑,从历史源头说来,跟 Klerkegard的关系是明显的。1894年, Freud发表了一篇论文,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个特殊的综合征:焦虑神经症。这标志着近一个世纪以来大规模研究焦虑的开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