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兴趣是孩子学校教育的首要

(2021-06-28 21:17:44)

目的和手段可以互相转化。目的变成了手段,叫做目的手段化。手段变成了目的,叫做手段目的化,兼有内外目的之行为,就个人行为的发展而言,总是一个目的出现在先,一个目的出现在后。先有内目的后有外目的,也就是目的手段化,这往往意味着人的生物性之社会化。例如,幼年打球只是为了好玩(内目的),如果打球完全为了决胜败(目的手段化),打球输了很可能完全体会不到打球的乐趣。这是由于外目的太强烈而内目的趋于消失的缘故。反过来,如果先有外目的后有内目的,即手段目的化,便意味着社会价值的个人化或奖励的内在化(自我奖励)。如果我们读书只是为了避免惩罚和得到奖励,为了通过考试或获取高分而夸耀于人,为了将来谋求份好工作,为了名利和地位,读书就只是一种手段。如果我们在读书过程中因知识的增长、对人生的体会和境界的提高而感到满意和愉快,读书这一手段也就目的化了。

其实,人生来就有好奇心,这是学习的一种原始动力。满足好奇心是学习本来就有的内目的。主要由于不恰当或错误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许多人的好奇心被践踏了,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对于幼童,游戏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幼狮和幼虎的行为跟幼童非常相似,它们互相追逐,跳起来扑向前去,扭滚在一起,是在做捕猎的学习准备。遗憾的是,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孩子干预过多,约束和禁忌太多,惩罚太多,而鼓励、启发和诱导太少,其结果,学习成了一种苦差。作者认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据说伽利略有言:“教人以其性之所无殆不可能,助人发挥其所固有,则能事毕矣。”这真是把为师之道说得淋漓尽致了。一位家长或者一位教师即使教了孩子不少知识,但如果摧残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败坏了孩子读书的胃口,或者,阻碍了孩子社交技巧和兴趣的发展,苦了孩子的生活,那仍是犯了很大的过失。说得严重一些,很可能害了他一辈子。青少年以学习和社交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冲突,其根源往往就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