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效应也称刻板印象、刻板化。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成’
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特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刻板”即呆板而没有变通。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物的呆板而没有变通的印象。我们在认识和判断他人时,并不是把个体作孤立的对象来认识,而总是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很容易认为他具有某一类人所有的品质,如在学校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常认为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自负、浮躁,以自我为中心,而后者又常认为前者自私,不爽快。
刻板印象使我们对每一类人都有一套固定看法,而这些看法具体到某人时未必正确。人们认为北方人豪爽、粗放、讲义气,而南方人精明、能干、细心。认为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老年人“保守”、“迂腐”、“思想僵化”等。
刻板印象在一个方面使我们认识他人的过程简化,有利于对某一个人、某一群人作出概括性的反映。借助某一类人的共性,我们可以想象出某一个人可能会有的典型特征,比如,知道某学生是学生干部,就会推知他可能成绩好,能力突出等属于干部的特点。但刻板印象在另一方面却会带来负面效应,如种种偏见、性别偏见等。它常使人以点代面,凝固地看人,容易使人产生判断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错觉,影响人际交往,因此,不能只依据刻板印象认识他人,要作具体观察,在交往实际中去发现和理解每一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