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的“行为特征”
(2021-04-10 17:52:57)人们对于类似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揭示人们意识信念系统中的一些有趣的东西。然而,他们认为自己被忽视时所处的真实情境是什么样的,他们的适应性潜意识是如何解读这个真实情境的,他们给出的答案中几乎没有涉及这两点。回想一下适应性潜意识的一个基本特性,即人们无法察觉到它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解读和评估。因此,让人们陈述他们的无意识反应,这是毫无意义的。也许,人们也不清楚他们的反应或者,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尝试推断适应性潜意识的“如果一那么”模式。
尽管实践起来一点也不简单,但是这种方法可以不通过人的意识解释系统,而是直接进行无意识编码。米歇尔和同伴就运用过这种观察法。在一次研究中,他们对宿营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系统化观察,并仔细留意了孩子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方式。通过观察,他们能够发现一些“独特的行为特征”,借此来推论孩子们的“如果一那么”的心理解读模式。举个例子他们对这些孩子在五种情境下的言辞攻击性进行了观察:当同伴逼近自己、当被同伴戏弄、当被大人赞美、当被大人警告、当被大人责罚。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孩子被大人警告后会变得极具攻击性,但在其他四种情境下却相对好点也有一些孩子在同伴逼近后会变得具有攻击性,而在另外四种情境下情绪却比较平静。久而久之,每个孩子都会形成固定的“行为特征”。这似乎能反映出,孩子们会使用特有的方式去解读不同的情境。尽管此次研究的结果非常明了—甚至是很明显的—但它却与多数人格心理学家对个体差异的研究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