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以外的心理过程
(2021-02-25 17:28:41)低层次的心理过程发生在意识之外。汉密尔顿、卡朋特以及莱科克认为,人类的知觉系统主要是在意识知觉之外运行,赫尔曼·赫尔姆霍兹也提出过同样的观点。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个观点显而易见,但在当
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那主要是因为它被当成是承继了笛卡尔的二元论而形成的观点。直到19世纪50年代认知革命发生时,它才受到当代心理学家的广泛认可
分散注意。威廉姆·汉密尔顿认为,人们能够有意识地专注某一件事,同时又可无意识地处理另一件事。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个人在高声朗读,但却发现他(她)脑海里想的全是其他:“当你正在做自己的事时,如果这件事乏味无趣,那么你的思绪会完全游离于书和书的主题之外,也许你正陷入持续的沉思中。在此,阅读过程并无中断且非常精确地进行着,而同时,沉思过程并无涣散或懈怠,也在进行着。”汉密尔顿准确预示岀了这个在一个世纪之后产生重大影响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思维的自动性。19世纪的理论学家争论说,思想可以变成非常习惯化的活动,无需有意注意就能发生于意识范围之外,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观点才开始正式发展起来。例如,威廉姆·卡朋特指出:“什么可以称作思维机制?对这个问题了解得越透彻,下面这个观点就越显而易见,即自动的以及潜意识的行为大都能进入到其心理过程之中。”
无意识偏见的含义。适应性潜意识最有趣的一个特点是它利用“成见”对他人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威廉姆·卡朋特就已经预感到这作用,他指出,人们发展出习惯性的“思维倾向”,它们是无意识的,而这些思维模式可以导致“我们最终形成潜意识偏见,这比意识偏见更强烈,也更危险,因为我们不能清醒地应对它们”
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人要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没有被说出的秘密,缺乏对自己感受的知晓。关于适应性潜意识,颇有争议的一个观点是,它能引发人们无法知晓的感受和偏爱。卡朋特认为,情绪反应可以在意识之外发生,直到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力为止:“我们对人和物的感受可以在我们一点都不知晓的状态下经历着重大改变,直到我们把自己的注意转向我们的心理状态为止,此时,我们才会注意到这个变化结果。”
无意识的自我。我们人格的核心部分或许存在于意识之外,所以我们才无法接触自我的重要方面吗?威廉姆·汉密尔顿充分描写了人在早期生活中是如何养成习惯的,而这些习惯最终变成了人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说,这些心理过程构成一种人们意识无法觉察的“自动化自我”—100多年来,这一观点在心理学领域再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