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矫正
(2021-02-06 15:49:05)1.正视现实,积极适应环境 对环境的不同态度,常可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顺境常使人得意,逆境可能使人丧志。因而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应对现实和生活持正确的态度,一帆风顺时不要骄傲,更不能得意忘形。处于逆境时不要怨天尤人、归罪于他人和社会,应审视自己,审时度势,树立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适应环境,必将会使自己在顺境中健康成长,在逆境中磨炼意志,使人格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逐步达到人格的健康和完善。
2.融入集体,主动进行人际交往 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也是人格表现的舞台。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的相互作用中,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友谊,得到理解、肯定,吸收有益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调适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个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进而使个人的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努力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学习是掌握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人格健全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实现。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而,学习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过程就是人格优化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人格缺陷大都源于知识贫乏,能力低下,如鲁莽、轻率、自卑、悲观等。而具有丰富的知识,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能力,使人乐观进取、充满自信、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而且要博览群书,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人格日趋完善。
4.扬长避短,优化人格特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格塑造就是为了实现人格品质和结构的优化,达到人格健全。扬长避短就是使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日趋巩固,尽量抑制和克服不良的品质,如虚伪、自私、自卑等。择优汰劣就是选择某些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自立、乐观、果断等,并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但是,在人格塑造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适度,这是优化人格的关键。把握适度,就是指在确立人格优化目标时,每个人都要立足于自身的人格基础,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合理的、切合实际的人格发展目标。目标高低也要适度,过高会增加挫折体验,过低人格发展就缺乏内在动力。
5.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 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同样也如此。身体力行就是指优化人格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在实践中具体实施,并从小事做起。古人曰:“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塑造健康人格,就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因为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果断、正直、公正无私、热情大方等优良的人格特征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逐步形成的。因而,在生活实践中,只要能够一步一个脚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终会有所收获,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特征。
6.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 健康的人格往往来自健壮的体魄。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应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广泛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公益和文体活动。在丰富的业余生活中陶冶性情,增长见识,促进人际交往,增进人际沟通,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身心健康,人格更趋高尚。总之,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只要积极努力地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人格更加健康、完善的新一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