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意识的发展

(2021-01-14 17:06:23)
     心灵意识的发展过程傅上研究了许多人做梦的情形后,发现所有梦与做梦者的生活因为梦每晚产生互相不同的景象和意念,如果我们不细心地观关。他觉得这是一种安排或模式。荣格称这种模式为“个性化的系就不会觉察出任何模式。我们的梦生活出现曲折的模式,此模式中的要素或趋势逐渐少见,然后没有痕迹,不久后又重新出现。认真察这一过程,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极其缓慢而不可知的心灵发展过纵观每个年代人类曾本能地关注这种内在的存在,希腊人称之为人@程一个性化过程。
     当作与生俱来的“天赋”来加以崇敬。在更原始的社会,它通常被的内在“魔鬼”;在埃及,则把它看作为“附鬼”的概念;而罗马人把个作一个保护部落的神灵,这些在动物或物神中具体表现出来。一直住在性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东北部半岛之一)森林的拿柏印第安人,则以华异常纯洁、纯天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单纯朴素的土著人以打猎为生,每个家庭彼此距离很远,彼此独立,“老死不相往来”,以致大家俄此不涉及部落的习俗或集体宗教信仰和典礼。在这些土著人一生的孤独岁月里,拿柏的猎人仅仅依靠自己内在的“声音”和潜意识行事,他们没有宗教的导师指导他们该信什么教,而且也没有祭祀仪式、宴会或习俗帮助他们获得准则。在他们基本的内在意识里,人类的灵魂被当作是个“内在朋友”,他们称之为“我的朋友”,意思是“伟大的人”。它寄住在人心之中,而且在死亡那一刻,它会离开人的肉体,然后,这段文字看来很像“世外桃源”,却又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里表变成另一种生物,存在于他们身边。达的是自己的心灵世界,是完全独立个体的心灵。强调个人心灵的自我模式,而“世外桃源”呈现的则是一幅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协调画面,不体现人的内心与个性,而是个体与个性之间的合作。或许这便是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区别。但强调个性心灵或个体协作只是重视各自的文化观点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并非天生地随着个人主观意愿随意的冲突自而产生,而是帮助制造真正的整体—整个心灵。自我把整个系统弄得顺畅起来,让它变得有意识因而可以被明显识别,从某个观点来看,这个过程单独在人类的潜意识中进行,依靠这个过程,人类从天生的个性中超越出来。确切地说,只有当个体对个性化有所感知,
     以及有意识地和它结合,个性化的过程才是实际的狭义地说,这种合作属于个性化的过程。心灵核心具有积极创造力,只有我们放弃所有的意图和欲求,以达到较深刻的存在,我们的心灵才可以充实。生活在文明社会的人,比较难了解为了使人格发展而必须放弃追求功利主义的道理。有次荣格博士遇到一个安祥的老妇人,她一生都没什么让人称道的成就,不过她和一个难以取悦的丈夫相处得不错,婚姻也算是美满,而且人格发展比较成熟。她曾向荣格博士埋怨过,说他一生都没什么“建树”。于是荣格博士微笑着告诉她一个有关中国哲人庄子的故事。她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感到安心不少。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姓鲁的木匠到赵国去,经过邯郸,看见株用作拜祭社稷的大栎树。这个木匠对很羡慕这株大栎树的弟子们说:“它是没用的散木。用它做船会沉,用它做棺椁会很快腐烂,用它做器具会很快毁坏,可说是一株不成材的树木。正是因为没有点用处,它才能这样长寿,木匠当天回家以后,夜里梦见栎树对他说你要用什么东西和我相比呢?你要把我比作有用的,那结出梨、橘、柚等果实的树木,果实熟木头吗,小枝被扭烂,这都是因为它们有用而苦了就要遭受敲打,大枝被折断了自己一生。所以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而中道天折,这是它们自己招来的打击。一切有用的东西没有不是这样子的。我求做到无用的地步很久了,曾有好几次几乎被砍伐而死。而且你和我都是物,为什么要互相利用呢?你是将要死的散人,又如何能够知道散木呢?
       那木匠解了自己的梦,他完全看出完成一个人的命运,就是最大的成就,而我们功利主义的观念却在面对潜意识心灵的需求时让步。如果我们以心理学的语言翻译这个暗喻,那么,栎树就象征个性化的过程给菜我们短视的自我一个教训。我们似乎并不能完全明白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但有一点很震撼我们的内心“无为亦是道”。
庄子的故事中,社稷是人们拜祭的土地神。社稷的象征指出一个事实:为了令个性化的过程成为事实,不应以为常理就是真理。我们必须聆听,以学习内在全体—“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