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人格维度
(2020-11-12 12:13:21)
即高中生中待人友好、温和、与人为善并乐于沟通和交流的人比那些把人际交往看做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自我中心、待人冷漠、计较和拖沓盲目的人有较少的回避失败的倾向,以及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SWB)的相关和回归研究也发现人际关系与SWB的各因素(包括掌控因素、活力因素、被接纳因素以及放松因素)都有显著的正相关(r=0.25~0.46;β=0.14~0.19)(田林,2004)。人际关系与心身健康也存在显著的相关。人际关系人格维度中的“宽和”和“热情”小因素中虽然只有“热情”进入了对SCL-90的“恐怖”
因子的回归方程(β=0.09),但宽和与热情与SCL-90的每一个因子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10~-0.30左右)(崔红、王登峰,未发表a),人际关系的两个小因素与行为抑制(王登峰、崔红,2005)中的对疏远和消极情绪的抑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对求助、自信、独立性、支配和拒绝的抑制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10~0.50左右)(王登峰、崔红,未发表a)。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王登峰,1994b)中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显著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即高分者比第二编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129低分者体验到更高的自我与经验间的和谐(崔红、王登峰,未发表b)。
最近进行的对心理健康结构方程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心身症状,但却通过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间接作用于心身症状(Wang,Cui&Zhou,Unpublishedmanuscripta)。即人际关系分数比较高的人一般有较高的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和谐较低的心身症状。另外,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和罪犯等特殊群体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特点也预示了中国人人际关系人格维度的效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复期)(王登峰、崔红,2004a)和药物依赖者(王登峰、崔红,2003c,2004a)的人际关系分数与宽和小因素上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劳教人员中暴力犯罪(抢劫、杀人等)与非暴力犯罪(盗窃、欺诈等)者的人际关系分数没有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人际关系及两个小因素的分数显著较低(王登峰、崔红,2004a)。到目前为止,不同群体的人际关系维度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王登峰、崔红,2004a,2004b)。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婚姻状况者的人际特点仍有待于探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不同群体的人际关系维度特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