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师解读幼儿性格的发展

(2020-09-23 23:25:53)

       拉勃维维夫的实用性思维吉塞拉·拉勃维维夫(G. Labouvie- vief)明确提出后形式思维解释成年人的思维发展。他认为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会发生质性的变化。完全基于形式运算的思维不能满足成年初期个体的需要,复杂的社会以及个体自我发现的挑战要求个体的思维不能完全基于纯逻辑思维。他认为成年初期适应性的思维应该是能运用类比和隐喻进行比较;能应对社会相互矛盾的事件;能轻松地处理各种不同的主观理解和感受。这种思维不再从纯逻辑角度思考问题、不再用绝对的对与错衡量问题、不再相信绝对真理;而是具有相对的、辨证的思考能力,赞同那些相对于具体情况而成立的多重真理;思维更加灵活、宽容和现实。

      因此,从成年初期开始,伴随着形式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完善,个体逐渐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实用的并具有背景性的思维形式,这种形式开始出现于大学生阶段,随后逐渐被固定下来,发展成为成年期认知活动的一般形式拉勃维维夫对10~40岁个体的思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研究者向个体呈现不同的故事情境,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的结论,但是,如果考虑真实世界的要求和压力,对故事的解释会有所不同。如:苯是一个经常饮酒过量的人,尤其是他去酒吧时饮酒情况更加严重。苯的妻子警告他,如果他再饮酒,自己将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家。今晚,苯参加了办公室的聚会,很晚回到家,而且喝了酒。他的妻子会离开他吗?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初期的个体会考虑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各种可能性,如,苯是否承认错误道款请求妻子原谅他;他的妻子是否有地方可去等。实验说明,成年初期个体表现出了超越形式运算思维的后形式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