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科学家有一次到一些原始人那袒去,当他告诉他们,西方人是用头来思考的,原始人认为美国人一定全是疯子。他们说:“我们用肚子思想。”中国人和日本人——我不知印度是否如此——在某些难题发生时,往往说,“用肚子想想吧,”或者,只简单的说:“问问你的肚子。”如此,当任何与我们的存在连关的问题发生时,我们就被告以用肚子去“思考”——而不是用任何可分开的身体部份。“肚子”表示我们生命的整体,而头部——这是身体最迟发展的部份——却代表着智力。智力本质上是把物体客观化,加以思考。因之,特别是在中国,理想中的人是形体很胖,肚子很大的人,如所描绘的布袋然;后者是将来的佛——弥勒佛——的化身。
用肚子去“想”,实际上意思是说,把横隔膜放松,使得胸部器官有空间适当运作,而保着身体的稳定和良好的调整,来接受公案。整个的程序不是把公案做为智力的对象;因为智力总是把对象从自己分开,从一个距离之外去看它,就好像极怕触及它,更不必说用自己赤裸的手去抓住它了。禅正相反,不但告诉我们用手、用肚子抓住公案,并且要完完全全同艺合一。因此,当我吃或暍,那不是我在吃或暍,而是公案在吃或暍。
当这种情况达到之後,公案就自行解决了,而不需我做任何什么。
至于人的身体结构中,横隔膜的意义,我完全不知医学的观点如何,但我以某些体验为基础,对它的常识性的了解是,横隔膜以其与腹部相连而言,对於个人的安定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安定感是由更为密切的与事物的根基相连而来;这即是说,舆最终的实体相连而来。建立这种关系,在日文称为“下功夫”。当禅师告诉你,用你的肚子对公案下功夫,他的意不过是叫你成功的建立起这种关系。试图建立起横膈膜与肚子及最终实体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原始的或者前科学的说法。然而,无疑,我们对于自己的头部以及它在智力活动方面的重要性,也未免过于神经质了。无论怎么说,公案不是用头部来解决的;这就是说,不是用智力或哲学的方式去解决的。在开始时,逻辑的趋近方式不论看似多么可欲或可能,公案到最后注定得用肚子部分来解决。
以禅师手中的棒子为例。他拿着它,宣布说:“我说它不是棒子,你说它是什么 ?
”这看起来似乎是要你做一个思辩性的答覆,因为禅师的话威挑战等於说:“如果 A 不是 A ,它是什么 ?
”或“当上帝不是上帚,他是什么?”在此处,逻辑的同一律被冒犯了。当 A 一旦被界定为 A ,它必须一直为 A ,而永不可为非 A 或
B 或 X
。禅师有时可鲢会做另一个宣称:“这棒子不是棒子,而又仍旧是棒子。”当一个弟子带着逻辑头脑走向禅师,宣布这个挑战根本是莫明其妙,他准会遭到禅师手上这根棒子打下来。弟子必然会被逼到死巷,而无可逃脱,因为禅师强硬无比,而且是绝不向任何智性压力屈服。现在,不论弟子被强迫着去做的“功夫”是什麽,都是在他的肚子部位,而不是在他的头脑部位。智力让位给意志。
· · 擧另一个例子。六祖要见下“你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
辩证在此处是无用的。这一个要求与基督所说“没有亚伯拉罕,我就有了”是相应的。传统上基督教的神学家们对於这句话所做的解释无论是如何,基督的“有”却违反了人类的时序观念。六祖的“本来面目”亦是如此。智力尽可以做它的解释,但基督与六祖必然会把它当做不相关而加以摈弃。现在,须要向横隔膜低头,而心智要向灵魂低头。
逻辑与心理学都要退位,要放到超越一切智性化作用之外之处。
再继续这个象徽性的说法:头是意识,而肚子是无意识。当禅师告诉他的弟子,用身体的下半部去“思想”他的意思是说,要把公案放到无意识中,而不要放到意识领域中的意识里。公案是“沉入”整个存在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当然,无须说,从文字上看,这是绝不明白的。但当我们了解到,这公案所“沉”的无意识之底层,是连阿赖耶识都不能掌握的,则我们就知道,公案不再是在智力领域的,它是彻底同一个人的自我相合一的。如此,公案已越过了心里学的一切限界。
当所有这些限界都被越过之后——而这意谓甚至越过了所谓的集合无意识——人就到达了佛教昕称为的“大圆镜智”。无意识的黑暗已经突破,而人看到所有的事物,如在光明的镜手中看到自己的面目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