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群体。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自己不合群,会使我们孤独、痛苦;孩子不合群,会使我们忧虑不安;亲友不合群,能引发我们怨恨;旁人不合群,会让人讨厌。那么我们一旦不合群怎么办呢?鬼谷子说:“欲合者用内。”即要想合群,首要的是自己去努力争取。不合群的症结是自己与群体不适应,所以,适应群体,就必须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就应先了解自己不合群的症结,弄清楚不合群的原因:是自卑害羞而作茧自缚,还是自大高傲而目中无人;是孤僻恐惧而钻入套中,还是固执多疑而拒人千里……挖出病根,认识危害,对症下药。孤僻就要知道:“人间朋友远非无,世上自有真情在”;羞怯应该明白愈是注意就愈无法改善,千万不必太在意自己;自卑要懂得
“天地本宽,卑者自隘”,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自大要清楚“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自大足可戒,谦恭诚可学;多疑须知“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应力求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学会冷处理,避免以怀疑为基础的“合理推论”……
美国诗人说:“找到朋友的惟一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被人相容的人,首先是肯于相容。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心理上不再执著滞碍,拆除阻隔合群的篱笆,就容易通达事理,与人和顺了。把握好人际交往中言行的“开合”度这里的“开合”,是指交际时言行情感的开放和闭合。不合群的人,大多是因为他们交际时该开放的时间和地方不开放,如不参与、不介入、不表达等,使人难于接近;该闭合的时间和地方不闭合,如不看对象、场合而言行随意、放肆,令人感到不近人情;或开放、闭合过度等所致。那么合群的开合应依据什么呢?就一般的情况而言,交际的“开合”应以适应环境、遵循规律、合情合理为原则。
开放要考虑周详,应考虑开放内容、方式、程度,开放的对象、环境及结果等,要说于该说,行于当行,言行适度、得体。注意为他人的开放留足余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