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正面肯定代替负面责备

(2018-12-19 16:39:47)

      如果你希望别人照你的期待做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才能奏效?正面肯定的效益绝对比负面责备的功效大得多。每个人对自己的优点,多少都有点自负心,而且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如果能善于利用人的这种心理,便容易掌握对方,使其依照你的期待去行动。例如:你对一个孩子说:“你很聪明,又肯用功,功课一定越来越好。”这个小孩就会如你所愿,努力做个好孩子。相反的,如果你对他说:“笨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有什么用!” 孩子也会依你所说的,越来越差,终至成为一个坏孩子。

      这种心理趋势,称之为“标志效果”或 “角色形象效果”。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别人所给他的“标志效果”的影响。好的“标志”可以引发一个人的潜力,坏的“标志”也会将一个人导入歧途,这是利用心理学的暗示效果。这种效果也适用于初见面的场合,如果你希望对方是个有决断力的人,那么,不管他是不是这种人,你都可以给他冠上 “你是个做事很有决断力的人”,使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便不得不按照你为他粘上的“标志” 去行动,也就是说,他会受到这个标志的约束。 “要一个人有优点,就得让这个人去承担这项优点”,这是英国首相邱吉尔的名言。最了解这项心理构造的,便是设法使嫌疑犯认罪的刑警,例如: “你本来不是个会杀人的坏人,你的邻居也都说你很孝顺,但是你这样闷声不响,最伤心的还是你母亲,你是要做个孝顺儿子,还是让母亲伤心……?”

      这番话给这位犯人冠上“孝顺”的标志,他也就会采取“孝子”的行动了。心理学表明,人都有趋善心理。人们都希望自己是善良、受人尊敬、爱戴的人,而借助于这种高尚动机,把形象设计的标尺定在高点,就可以促使别人去扮演高尚的角色。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小孩上了火车,车上的位子已被坐满,而这位妇女旁边,有一位年轻小伙子正躺着睡觉,占据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指着要他让座,这年轻人却假装没听见,这时,小孩的妈妈说话了:“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他就会让你的。”几秒钟后,年轻人便站起身来,客气地让了座。显而易见,这个年轻人并不“高尚”,甚至算不上讲道德,但他后来为什么转变了呢?

       就是因为那位妇女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很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小伙子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确切地说,他是乐意扮演这个良善的人物的。无论人性本善或无,人都不愿意被视为恶人,就连刽子手、战犯、政治流氓之辈,都要借助一些高尚的名词粉饰自己,更何况是那些犯有小错误的普通人呢?多一分鼓励和信任,辅之以适当的疏导,对方会尽量克服自己的弱点,作为对你的赞美的回报。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十三岁的男孩辍学半载,无所事事,打着“自己养活自己”的幌子,离家出走找工作,但是想不到他工作没找到,自己没能养好自己,反倒参加了一次打群架。母亲望着一身野气,又瘦又脏的孩子,不禁感到心痛不已;疼、气、爱、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使她一下不知从何说起,顿了一下,她说: “妈妈心里明白,你出去是为了找工作,为了给自己、给父母争气,也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让妈妈看到你成人而高兴。你能这么懂事,体谅大人,我很高兴。但是……”看到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妈妈又转了话锋:“不管怎样,你已经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了,妈妈相信你以后不会做出危害自己前途的事。” 这位母亲没有吵嚷、打骂,那样往往会拉长孩子出走的时间,打架打得更起劲,因为那样做,你等于给他定了个“下流胚”、“混蛋”的低级标志的角色模式。

       这位母亲给儿子设计了“好孩子”的形象,并用转折词“但是……”以及犹豫的口气暗示孩子的错误,这种促使孩子自己去思考的方法就比单纯批评的效果好得多。借助高尚的动机,使人们产生一种使自己的行为,与对方评价的角色效果相一致的欲望,他可能表现得比他本人更和善、更公正。把好的可能培植在善良的土壤里,把坏的可能断绝于萌生状态,这就是用高尚动机进行角色形象设计的妙处,也就是所谓的“标志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