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关于用功的有趣实验。下面就是其中之一。让水平相同的两班学生解答同样的问题。不管解答的成绩如何,对一班学生则赞赏地说:“这样难的题目,你们答得这样好,真难得。”让他们高兴。另一班学生则严厉责备:“这种题目都答不好,我看你们是无药可救了。”让他们垂头丧气。过后,再以同样的试题考他们。结果受到赞扬的那一班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而另一班受到责骂的,则成绩一败涂地。这件事充分表明:心理状态或心情对大脑的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只为老师的一句赞美,一班学生就激起了千百倍的信心,提高了成绩;而另一班学生则因为一句责备引起了极端不安的心理,原来会答的题目都考得一塌糊涂。其实,笔者也有同样的经验。旧制的中学时代,笔者最感棘手、成绩最差的是英文这门功课。有一次,偶然歪打正着,答对了老师的问题,受到老师的赞赏:“你不是答得很好吗?你只要肯用功,也会学好的。”老师还说:“其实你的感性并不坏,头脑也敏锐。”因此而获得自信心的笔者,英文这门功课的成绩直线上升,竟然成了自己得意的功课之一。不仅如此,后来甚至于赢得了高中英文教师的资格。
由此可见,心理状态以及心情,对头脑的影响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笔者有一次访问了现今活跃在政界、财界,于其他方面也颇有盛
·111·世界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文库·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方法名的几位所谓的名人,进行了心理学的调查,当时所获得的一项共同印象,就是他们惊人的大脑活动,都得自于孩童时期所受母亲等长辈之鼓励很大。例:某一位财界的名人,就是在孩童时代受到母亲“你必定会有出息”的鼓励与暗示,长大后成了名人的。另一位年高德劭的教育家则告诉笔者说,小时候不管是好是坏,母亲都谆谆教诲他:“你是武士的子嗣,你必会出人头地。”这种鼓励与暗示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里,使他一直不敢忘记,到了如今仍然是他不断力争上游的原动力。这些例子,可说都是母亲对孩子的鼓励及暗示,如何在孩童心灵上树立自信和奋斗的目标,而后最终开花结果的最好说明。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成人以后即使遭遇逆境、困难,他们也仍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它,“这种打击毁不了我,我还会站起来,我必会出人头地的!”
这样说,笔者好像把他们塑造成一种“品学兼优”的天才型人物,或无论怎样艰难都屹立不倒,不放弃用功“猛抠、死啃”型的学生了。
其实,他们也绝不是这种人。他们都是意外地有一段“吊而郎当”的学生时期。他们昔日的朋友都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平常虽是吊而郎当,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成绩却一向都不坏。”“他们用功的要领真是高人一等。”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能用短时间的用功获得好成绩,其余时间却“为所欲为”,热衷于自己着迷的一些事情的“怪学生”。由于“我能、我会出人头地”的自信心,使他们悠然渡过了与“焦急”、“不安”无缘的学生生涯。因此,在其他学生“孜孜不倦”、“用功猛抠”的当儿,他们却在作着真正能够成为自己智慧的用功。这也许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