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心理基础
(2018-05-24 17:03:55)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认为情绪体验不能仅通过生理学的角
度来解释,情绪往往是脑的神经中枢活动、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唤醒与个体对
情境的解释或评价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个体要体验到情绪,他必须 在生理上达到唤醒,在认知上对自己的唤醒进行解释。
从利用生物反馈控制生理状态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认知过程与
生理状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生物反馈 前面我们提到,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是自发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意思是说,
在你做出反应的过程中,你不需特意地想自主神经系统。许多年来,科学家认 为,自主神经系统远远不是自主控制的。
但是,米勒等人在生物反 馈方面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血压、心跳、体温以及其他自主反应。 这些控制方法是前人从没有想到的。
生物反馈的训练使用电器设备让你看到以前只能模糊意识到的内部生理 过程。生物反馈仪器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以前不可能看到的身体情况。比
如,实验仪器可以在一个屏幕上显示你的血压情况。现在你可以通过学习心理
战术来控制自己的血压。这种仪器仅仅是帮助你意识到它。一个降低血压的
心理战术可能包括:想象自己正处在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中。如果你想增加
血压,就想象处在一个拥挤的环境下。在一次成功的应用中,米勒和他的同事
通过生物反馈帮助瘫痪病人增加血压,这样病人就会一直坐着而不至于暂时失 去知觉。
研究表明,通过生物反馈,高血压患者能够控制自己的心跳速率和血压,对
于治疗气喘、癫痫、消化系统紊乱、周期性偏头痛等也有明显的作用。当然,成功运用生物反馈的关键是,找到一种能够让病人看到自己身体反应过程的方法。在生物反馈方面的研究显示了认知变化对生理过程的重要作用,因此,完整的情绪理论必须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二、情绪的心理理论有很多不同理论都认识到内部心理过程的重要性。它们通过叙述无意识、知觉和情感反应,或者意识、理智、认知反应,为我们理解情绪做出了贡献。
(一)弗洛伊德的“能量”理论弗洛伊德(S.Freud)把情绪看成是内部情感,他认为个体天生就具有两种类型的感觉,即愉快和不愉快。这些强大的感官驱力存在于头脑中无意识的部位。成人的情感,如爱和恨、愤怒和厌恶等是从原始的感觉驱力中通过经验而分化出来的。也就是说,随着机体的成熟,会把某些情境与愉快相联系,而把某些情境与不愉快相联系。比如,你学会爱你的母亲,因为她养育和照顾你,给你带来愉快。但你对你母亲的爱存在于与你感觉相联系的无意识中(Monte,1991)。弗洛伊德的情绪观点被称为能量理论。他认为机体不断地产生能量,就像发电机不断地发电那样。弗洛伊德称这种能量为“里比多”。里比多是你所有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能源动力。释放求生本能的能量能让感官快乐,而压抑求生本能的能量几乎总是导致不愉快的,如紧张、焦虑或其他消极的情绪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你压抑了一个不愉快的思想或情绪,你就堵塞了求生本能的释放,紧张心理就在无意识中形成,进而以同样的方式产生生理压力。这些被抑制的能量会以别的方式,如不寻常的梦、幻想、口误和焦虑情绪泄露出来。当然,释放受抑制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公开表达情感的精神发泄法。
(二)阿诺德的“直觉”理论阿诺德(M.Arnold)于1960年回顾了詹姆斯—兰格取向的研究,指出了知觉对情绪的重要意义。她注意到了认知的作用,不过,她主要强调的却是情绪中的体验。根据阿诺德的观点,当你觉察到一个情境时,就会立即直觉地感到形势是有利还是有害的。你会倾向于靠近认为有利的情境而远离认为有害的情境。这些直觉反应在你对情境作有意估计和该怎么办的决定之前就已经产生了。阿诺德认为,生理唤醒、认知评价和其他行为反应都是产生在个体直觉的情绪评价之后,而不是之前。阿诺德指出,当个体对一种情境同时进行“感觉”和做出行为反应之后,那心么他就能从认知的角度对情境进行恰当的评价,同时,他还可能对情境做出合理学理的意识决定,并进行反应。但是,认知是伴随着情绪,而不是产生情绪(Ar-nold,1981)。
阿诺德强烈批判了认为认知先于情绪体验或者把直觉与认知评价混杂在 一起的观点。她指出,意识评价和无意识体验在开始时是根本不同的,只有亲
身体验才会懂得它们的区别。认知评价是深思熟虑的价值判断,而情绪则是直
觉的和无意识的。把情绪与认知相混淆就是模糊了思维与情感的界线。我们
通过内省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现情绪的认知研究取向犯了多大的错误(Arnold, 1981)。
(三)扎荣克的“感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扎荣克(R.Zajonc)基本赞同阿诺德的观点,同时指出,个体
首先对情境进行情绪反应,然后接着用认知的术语来评价自己的经验。他承认
认知在情绪反应中具有作用,但是,“感受”是更重要的。要理清我们的思想总
是要花很长的时间,而我们却立刻就知道了我们的感受。例如,当遇到一个陌
生人的时候,在了解他的性格之前,我们早已对他产生了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
扎荣克认为情感比思维更重要是我们人类进化的结果。他推测,在过去的 时候,对于生存而言,思维不及情感重要。面临危险,即刻的反应是非常必要
的。情感反应不需要很多的知觉和认知活动就能够产生,可以更快地做出来,
从而显得比认知判断更有价值(Zajonc,1980)。
(四)普拉奇克的“演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奇克(R.Plutchik)也从情绪反应的适应功能来分析情
绪,不过,他又认为适应反应可能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步显得无用了。例如,愤怒
时的大骂,过去是有用的,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却是一种不恰当的适应反应。 普拉奇克比扎荣克更强调意识认知过程的作用,他认为情绪是个体在出现
情绪唤醒时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事情的意识解释。当个体经受一种情绪体验时,
也同时来评价这种情绪,于是个体就形成了对情绪的“认知评价”。这种评价体
系包括了生理唤醒、无意识感受、行为反应、意识思维等。这些内容的总体组合 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Plutchik,1980)。
同时,普拉奇克认为情绪是双极的,也就是说,情绪是成对出现的。进化使
我们具有两种天生的情绪反射,即唤醒—抑制、接近—逃避。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本能反应就进化成意识评价,例如,愤怒—恐惧、接受—厌恶、期望—惊奇 (Plutchik,1980)。
(五)拉扎鲁斯的“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拉扎鲁斯(R.Lazarus)认为,情绪不能孤立地用行为、主观报告或生理变化来定义,而是三者都要考虑,因为它们中的任何方面都能够由情境所产生而不会产生情绪。他像普拉奇克那样,认为情绪是行为冲动、身体表现、认知活动、内部体验以及生理反应的合成物(Lazarus,1984)。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按照Lazarus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