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2018-04-14 17:07:32)

“认知”是近几十年来由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描述人的认识能力的新概念,源于英文cognition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认知” 随着关于人类智力的思维研究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出现和相关研究技术的引入,心理学家们目前更倾向于用“认知”这个词来描述个体在认识方面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广泛,“认知”———认识和知识,它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也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将在学术意义上进行讨论的内容与在较为通俗意义上使用的名词(认识)区分开来。从广义的角度看,认知几乎包含在所有的认识活动中。例如,在获得信息、理解信息、验证信息等过程中包含着认知的成分;在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评价计划的可行性和修改计划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认知的参与。
        狭义的“认知”5狭义的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认知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虽然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在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本身。
       认知加工的两种表现方式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学家所能观察到的是主体认知活动的外显行为。可以从意识和无意识两方面来看。1.有意义的识记个体所能记住的某个词表的数量,如在辨认某些图片、字词时所花的时间或计算某道算术题的正确性等,表明个体有意义识论的能力高低。但心理学家所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容易被观察到的内容,而是那些潜藏在这些行为下面的加工过程和技能。
      例如,6岁儿童和14岁少年在完成某项认知任务时,所使用的认知操作各是什么?对词义的辨别速度是如何反映主体对信息的不同贮存方式的?婴儿是如何利用其关于自己母亲的心理表象去区别其他形象的?这种心理表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被不断精确化的?等等。简言之,认知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个体进行认知活动的内在过程以及导致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
       2.无意识的加工过程认知不仅寓于意识水平之上的那些认识活动中,同时也寓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某些非意识行为的过程中。例如,当我们平时在听收音机或看报纸时,对每一个声音或字符的辨认都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其实,在这些活动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认知机制。
       认知与智力、思维的关系在较通常的意义上,智力、思维、认知这三个术语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表示人在认识方面的特点和能力。因此,在一些不需要作严格区分的情况下,这三个概念常被混用。但是,从较严格的意义上看,在这三个概念间还是存在着区别的。“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现象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所有的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核心的部分。
       因此,“智力”与“思维”间的关系应该是:智力包含思维,思维是智力中的灵魂。而当从广义的角度使用“认知”这个概念时,其含义与“智力”的含义等同;当从狭义的角度使用时,其含义与“思维”更接近。实际上,关于智力与思维的研究正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心理学家们为了弄清智力的本质,揭开思维的谜团,正在不断深入地研究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