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

(2018-03-20 11:53:57)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与变态人格一、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艾森克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在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心理测验技术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之间架起桥梁,并提出了自己的人格理论。我们并不全面介绍和评论他的人格理论。仅仅指出这一理论中引用的生理心理学概念。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生理学中,他引用了皮层兴奋性水平、条件反射能力和神经症理论中的某些概念,作为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遗传因素造成的人们大脑生理特性差异,是人格差异的重要基础。脑生理的差异首先表现为皮层兴奋性水平或称之为神经系统唤醒水平(arousallevel)。

      皮层兴奋性水平制约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特性,这种功能特性又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他认为皮层兴奋性水平低者,表现为外向型人格特质,主动活跃地寻求刺激,以提高皮层的唤醒水平弥补先天之不足。相反,皮层兴奋性水平较高的人表现为内向性个性特征,沉静稳重,与外界接触少,以避免过多刺激而导致更高的皮层兴奋性水平。简言之,艾森克认为皮层兴奋性水平是内-外向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条件反射能力是艾森克人格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在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强度和维持时间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个体差异,这种生理上的差异是人格差异的重要基础。

       艾森克赋予条件反射能力概念以较强的社会因素。他认为,人们的道德观念、良心、法制观念等都是通过社会化条件反射机制形成的。条件反射能力强的人,形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社会道德感;而条件反射能力弱的人,则表现出相反的个性特点。为了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克服先天决定论的后果,他还对条件反射能力概念附加了两个条件: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的次数和社会化刺激的具体内容。对于一个先天条件反射能力低的人,可以由增多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次数加以弥补,也可以由良好社会教养加以弥补。条件反射能力也是个性差异的生理基础。条件反射能力强者多为内向型人格,其神经质人格维度较低;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外向型人格,其神经质人格维度较高。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第三个重要概念是驱力或称为情绪性,它制约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大多数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平衡的。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占优势者,其个性特征具有神经质的特点,表现为焦虑、过敏、易激动。这种过敏的情绪反应类似一种驱力,促使人们产生过多的行为反应。因此,情绪性或驱力概念不仅与神经质人格维度有关,也与内-外向人格维度有关。皮层兴奋性水平、条件反射能力和驱力等三个概念是艾森克从生理心理学中借用的,但又赋予它们以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化含义。他认为这正是生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社会存在的统一。

     艾森克的犯罪人格理论决不像精神分析学派那种思辨的人格动力学理论,他的上述概念可以通过客观的实验室检查和人格测验加以验证。从神经生理学中,他应用了脑电描记技术、皮肤电记录、条件反射训练等方法;从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图形视觉后效、螺旋后效、知觉恒常性和感觉剥夺等实验方法,可以对人们的上述3个基本特性加以分析;此外,他还设计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i-onnarie,EPQ)。用于正常人或变态人格的测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