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文化因素现代1.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教育由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给予教师职业特殊心理的定位,称教师为“圣人”,“天地君亲师”,赋予教师特殊的人格要求,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人师表”,不能有半点差错。就是今天,社会仍然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讴歌教师“春蚕丝尽”、“红烛泪干”的无私敬业奉献精神。这些文化观念无形中将教师职业理想化、完美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待,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使教师的精神负担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因为教师一时闪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因此,教师得处处小心,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2.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上经常呼吁人们要尊师重道,似乎教师职业是社会上最崇高, 366最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的职业。实际上少数地区时常发生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及不良学生殴打教师,甚至杀害教师的事件,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情况仍旧在继续,有些时候教师处在十分无助的状态,而有关部门对此类事情的反应冷漠,处理消极,甚至包庇侵犯教师权力的人。由于社会缺乏对教师强有力的支持系统,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3.经济待遇偏低。我国政府为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在作不懈的努力,现在教师的经济待遇比过去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普遍还不高。尤其是农村和山区学校教师的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还极其艰苦,经济条件仍然很差,他们的经济收入与同期毕业在其他行业工作的同学相比,显得寒酸。由于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舆论的宣传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容易造成部分教师的心理失衡。
(二)教师职业因素1.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学生中的厌学情绪、问题行为、糟糕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因此,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困难,会使教师的工作经常遭遇局部的失败。这些都会部分教师产生厌倦感,感到有压力。另外,与其他社会职业相比,教师属于相对封闭的群体,整日与学生打交道,社会联系较少,与其他成人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和反思的机会较少,参与决策的机会不多,在教育上遇到的诸多难题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扰。例如,如何开展中学生的性教育?如何对待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问题?中小学生有没有个人隐私权,分数是不是学生的隐私?学校制订的一些强制性的纪律、规定是否合法?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答和帮助,也会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2.工作和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我国教师所面临的学生考试及升学压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许多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据辽宁省的调查,教师常年日均加班50分钟以上,是商业人员的6.3倍、工人的5倍。尤其是过多的教学任务、名目 繁多的各种考试和评估、不科学的竞争手段和方法、不健全的奖惩机制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有些教师对应试教育的弊病一目了然,可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规定的一切内容和方式来工作,包括惩罚和训斥学生,给学 生留过多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测验等。因此,许多教师感到压抑。加之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学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方面的 要求越来越高,使教师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 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为了自我的提高和持续发展而学无止境,努力进 取,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因此,教师在承受繁重的教 学任务时,还要承载来自教育变革的现实压力。
第(三)教师个人因素十四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奋斗目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教章 师;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以及能力素质不高,不教师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遇到困难和挫折偏向于外部归因的教师,心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当教师的生活发生激烈的变故,如婚姻破裂,家人或自己的健康情况严重受损,既得不到社会支持,又不善于自我调整心态,采取确实有用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现心理危机,引发自杀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