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类型
(2017-11-21 11:43:45)
1.反社会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悖德型人格障碍,其特点为:(1)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2)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3)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4)对他人漠不关心;(5)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关系;(6)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7)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8)易激怒,并有暴力行为;(9)危害别人时缺乏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只要符合人格障碍的定义并至少有上述九项中的三项就可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2.偏执性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多疑、敏感、主观报复心强。一方面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总感到怀才不遇,受到压制或迫害;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或失败后则埋怨、怪罪别人,推诿于客观原因,因此易与他人或领导发生冲突,往往强调自己有理,夸大对方的缺点或失误,如嫉妒、喜诡辩,有时冲动反击,所谓诉讼狂即是此类。
3.分裂性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思想、行为与外貌装饰比较怪僻,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对人情感冷漠为特征的人格障碍,其具体表现为:(1)性格明显内向或孤僻;(2)对人比较冷漠,甚至不通人情,除一级亲属外,缺乏知心朋友;(3)行为古怪,不修边幅,不能随和与顺应世俗;(4)对别人的赞扬与批评无动于衷,很少表现大喜或愤怒。
4.癔症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往往以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其具体表现为:(1)情感较丰富,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波动;(2)表情与动作做作夸张,富于显示或表演色彩;(3)暗示性高,思维、情绪、行为都易接受别人暗示的影响;(4)以自我为中心,吸引别人的注意,渴望别人的同情与赞赏;(5)好幻想、以想象代替事实,理智易受感情蒙蔽,任性、不习惯于逻辑思维。
5.强迫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要求过于严格与完美无缺,谨小慎微、内心有不安全感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有如下特征:(1)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严过高,完美无缺,遵循规矩,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否则即感焦虑不安;(2)拘泥细节,甚至对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3)主观、固执、比较专制,要求别人也要按照他的方式办事;(4)常有不安全感,对实施计划反复考虑、反复检查、反复核对;(5)过于严肃、认真、谨慎,缺少幽默感。
6.冲动型人格障碍又名暴发型人格障碍或攻击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阵发性情绪暴发或暴怒并伴有明显冲动性攻击行为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其表现为:(1)常因较小的精神刺激而暴发强烈的愤怒与攻击行为;(2)情绪不稳定,易激怒;(3)暴发的激怒与冲动攻击行为难以自控,在发作当时往往不能考虑后果,事后又懊悔;(4)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人格障碍的纠正措施人格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人格障碍形成之后,改变很慢。但通过适应环境能力的训练、选择适当职业的建立与行为方式的指导、剖析最易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境(以避免屡犯同样的错误)、人际关系的调整与改善以及优点特长的发挥等心理治疗,可以逐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改善。
药物治疗可起临时对症的效果,镇静剂、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与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对症酌情选用。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克服任性要挟行为,同时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太原心理咨询师认为: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入少年工读学校与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自由。采取这些措施,个人、家庭、社会均可受益。人格障碍,最主要是预防为主,加强优生优育、婴幼儿及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普及心理卫生科学知识,关注青少年,从小培育其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心理素质,这是防治人格障碍的根本举措。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