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
(2017-05-03 16:56:16)
(一)病因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病因有几个方面:①心理因素:患者存在某些人格弱点,如:刻板、追求完美、自我中心、神经质、轻微的强迫性人格。②生物学因素:同卵孪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异卵孪生子,同胞中同病率比同龄人群高5~6倍。③社会文化因素:与社会审美观念有关。
(二)临床表现患者的特征是无休止地减少体重,常有体象障碍,即尽管已经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太胖,对其解释无效。导致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改变,如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严重者可致恶病质、贫血、感染而威胁生命。患者可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和强迫性症状,并拒绝承认有病。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以临床症状为主。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及以上,或Quetelet体重指数小于17.5kg/m2(Quetelet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减轻是患者1 56供临床医学、护理、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等专业用 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 自己故意造成的,常常采取过度运动、人工呕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药、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致使体重明显下降。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女性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紊乱,男性则出现性欲减退或勃起功能障碍。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此病可与某些躯体疾病或抑郁症所引起的体重减轻相鉴别。
(四)治疗治疗原则是纠正营养不良,开展心理治疗及辅助的药物治疗。1.躯体治疗 制定合理的食谱,一般每日热量控制在12570kJ左右,并在家人或护士的照顾下分3~4餐进食。餐后有专人看护3~4h,防止患者自行引吐或服用导泻剂,以每周增加体重0.5~1kg为宜。对重病患者必须进行静脉补充营养等强制性的支持治疗,以维持生命,纠正电解质紊乱。2.心理治疗 可采用认知疗法,使患者对环境和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帮助其树立恰当的审美观念。在矫正体象感知障碍的同时,采用行为疗法,运用强化法对患者行为的改善给予正强化,而对厌食的观念和行为则给予负强化,如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长,逐步奖励性的给予活动自由。3.精神药物治疗 对有情绪症状,如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可给予小剂量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以治疗患者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等情绪症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