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咨询师:情感的培养
(2017-03-23 00:26:55)
鉴于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应从多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情感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调控和转化不良情感,减少学生厌学、苦学的现象。
提高情感的自我意识情感的自我意识,即情感上的“自知之明”,是指个体对自我感觉和体验到的情感变化的敏锐认知,它是情绪智力的核心。因为某种情感一旦被人们觉察,控制它的机会和力量就会得到相应增强。这种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并对情感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认知的能力有人称之为
“后情感”。它使个体不仅对其情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可通过自我反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情感及情感产生的原因,以此来提高情感的自我意识。
“情感反刍”也是实现情感的“自知之明”的方法,它是一种有强烈意志参与的情感回溯,包括对各种无名之火、莫名之躁甚至各种疾病痛苦或悲剧快感之象征意义的溯本求源。个体在进行情感反刍时,往往 以联想为纽带,沿着自己心灵发展轨迹溯流而上,体味、咀嚼自己过去曾体验到的各种情感。但是,“情感反刍”并非简单的反思、反省,而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活动习惯,是一种通过自我剖析而体验自我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情感的反刍可以使个体变得心平气和、性情陶然。
改进教学,以教育情大量的情感因素,按其蕴含情感因素的状况可分 为三类:即含显性情感因素,含隐性情感因素和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含显性情感因素是指通过教材的语言、图片和照片等,使人能直接 感受到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如艺术类教材中选用的歌曲、绘画、摄第十影等作品以及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含隐性情感因素是指有些教材一内容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中,仍会不知不觉章 地使人感受到其中隐含的情感,如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编者在记叙情感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虽力图采取客观态度,但还是会体现出一些情感。学习如在叙述商朝的“奴隶的悲惨生活”时,这样写到“商朝时候,奴隶被剥夺一切权利,生命毫无保障。奴隶主经常把奴隶当作牲畜一样屠杀。
他们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批的奴隶做供品,叫做‘人牲’。”仅透过现这样的叙述,就可以引起我们对残酷的奴隶制度的满腔义愤;至于不含代教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类教材中。育心对于前两类教材内容,教师应深入体验其中情感,将其加工提炼出理学来,并通过语言、表情将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对于相对来说不含感情因素的教材内容,教师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揭示这些教学内容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知识时,也能感受到某些情趣,增强学习热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