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学经典名著《梦的解析》一书中,将梦作为潜意识的反映来看待。由此,梦成为了解个体潜意识的一个窗口,也成为一个与迷信不同的科学研究课题。尤其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梦有时被作为有价值的信息来看待,帮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更好地把握当事人的内心真实想法。这些思想在那部非常有名的电影《爱德华大夫》中有着形象生动的反映,女主人公正是通过对爱德华大夫的梦的解析,抓住了真正的杀人凶手。许多人对梦有相当的兴趣。有的人给我写信,还有人跑来当面咨询,甚至还有外地专程赶来的。因为梦历来是有趣而神秘的,而破解神秘是许多人都向往的一件事。
在心理咨询时,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个问题:发现自己的梦具有预言性。“有时,我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突然会有种感觉,好像我所处的场景或事件在我的某一个梦中出现过,我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不是我的梦具有预言性?这个现象又该如何来解释呢?”
许多人这样发问,并为此感到神秘而困惑,甚至有的人因此心生恐惧和焦虑———“如果我的梦真的有预言性,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一旦做了噩梦,就该小心谨慎,也许梦中的灾难会在真实的生活中显现呢!”
其实,有相当比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报告说自己的梦有时会有预言性,包括我自己早先也觉得自己的梦有预言作用。但是,后来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却发现情况与原先自己的想像有非常大的差异。首先,的确有一些梦有预言性。但是,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现象,而是可以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正像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个体的一些梦是其生理方面状态的反映。一些梦反映的是个体对未来的担心或潜意识的洞察力。对未来的担心如果是有理由的,自然就有可能实现,而个体直觉式的洞察力有时也会是很准确的,因为这往往是个体的所有敏感和经验的凝聚。但有不少梦之所以有预言性,仅仅是梦的模糊性和概率作用的缘故。有人作过这样的计算:如果以每人每夜做梦2小时计,地球上有60亿人,将每个人的梦数乘以做梦的人数,梦见的“事件”就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依照模模糊糊的梦的记忆在浩瀚的“梦海”中找到与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相似的事件,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种巧合是很容易发生的。一旦发生,往往会让当事人惊奇不已。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总统林肯在被刺杀前几天曾梦到自己被暗杀。且不说这个梦是否真实,就一般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对此作出更平常的解释:林肯是个具有忧郁性格的人,面对众多的政治敌人,担心自己的安全也是很平常的事,而平常的担忧变成梦的素材也就不足为怪了。据说许多一国之尊都做过被暗杀的梦,但实际上被“预言”言中的是极少的,如果从概率上看,并不能认为是预言,而只能归于巧合。合理化的心理作用也是梦有预言性的原因之一。人们往往会牵强附会,把有距离的两件事加以联系,认为是有预见性的。
比如,有人做梦梦到有一架大飞机失事坠落,如果恰巧有一架小型飞机失事,这个梦会被认为是有预见性的;如果不是飞机而是火车甚至汽车出事故,我们仍可能认为梦有预见性。
另外,在梦预见的时间性方面我们也相当宽容。一个梦第二天应验、一周后应验、一年后应验甚至几十年后应验,都会被认为是灵验的。就像一个人根据梦的提示而写下一个自认为会中奖的彩票号码,在此后几十年中每次都以此对奖,他很可能有一天会中奖。所以,我们会发现,同一个梦有可能对应许多事实,而人的合理化心理机制作用会使得梦与这些事实发生联系,并据此再将它定义为梦的预言。还有些梦则是在上文所谈到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作用下实现的。《聊斋志异》中有一则故事叫《牛飞》,说的是有个人梦到自己的牛长了翅膀飞走了。醒来之后觉得这个梦是不祥之兆,怀疑自己要受损失。于是他牵了牛到市场去卖。在回家的路上,他将卖牛售得的银两用布包裹后绕在自己的手臂上。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一只看上去很温驯的老鹰,他捉住了它,用布绑住它的腿,也绕在了自己的臂上,然后继续往家里走。不料,途中老鹰突然摆扑,他一不留意,老鹰竟带着包有银两的包裹飞到天上去了。从表面上看,他梦中预言象征性地得到了兑现,但如果他不认为这个梦不祥而卖牛,牛又怎么会飞走呢?也许我们可以说,正是他受了梦的暗示,自己兑现了那个梦,而不是梦本身灵验。梦由心生。从科学的角度看,梦是个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民间的迷信的释梦以游戏的态度看看笑笑可以,如果太当真也许就会像《牛飞》中的主人公,自己给自己带来灾祸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