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太快,工作任务太重,易使人心情紧张,力不从心。特别是那些危险性大的、或担有重大责任的职业,更会使人情绪过度紧张。人在过分紧张状态下,表现为心慌意乱、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出汗、失眠、容易冲动等。过分紧张状态扰乱机体平衡,能导致多种疾病,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而,要积极防止紧张状态的发生。
而在某种情况下,如果紧张状态的发生和感受是不可避免的,就应该努力消除和缓解它。设法清除或避免产生紧张的因素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及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许多因素可导致人们过分紧张,如过度的噪音、温度、湿度、照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及工作等等。要设法消除或避免这些可致紧张的因素,就必须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尽量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家庭成员的关系,改善与同事、邻居、朋友的关系,发扬友爱精神,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在待人处事方面应该彼此尊重、互相帮助,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大家开诚布公,平等相处,使人人都能心情舒畅,从而消除紧张状态产生的根源。增强人们对付紧张状态的能力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对待紧张状态的抵抗力和耐受力。在现实生活中要完全消除引起紧张的因素是不现实的,更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生活本来就有紧张和松弛,没有紧张的工作就没有休息和松弛。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紧张因素的存在,而在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紧张状态的强度。也就是说可以紧张,但不能过度,不能使紧张状态发展到病态的程度。为此我们要不断适应产生紧张的因素,抵御紧张因素的刺激作用,控制反应强度。另一方面要能经得起轻度紧张状态在较长时间内的累积作用,防止紧张状态强度的提高。实施心理矫治 对于那些已经不可避免地陷于过度紧张状态的人,要实施心理矫治,通常采用的办法有催眠和暗示疗法、行为矫正法、气功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一方面可通过别人来进行心理矫治,如通过心理医生、咨询工作者等,通过分析,正确认识紧张状态,并获得对付紧张状态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对付紧张状态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进行自我心理矫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付紧张状态的方法,不断积累经验,积极、主动有效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的紧张刺激,减轻或避免紧张状态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