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春天到来了
(2016-03-06 23:47:13)
一天,在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病友小李的母亲找到我说:“老师,我儿子的病又患了,晚上不睡,白昼话多,情绪烦躁,过年还好好的,又没有减药,怎么每年春天就会症状加重呢?”是啊!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听到好多病友家人如此询问,更有新病友家人的叹息:上几天还蛮好的,只说睡不着,这两天却什么都不说了,哎!为什么春季多发精神及心理疾病呢,据德国医学气象学家沃尔夫冈·施潘教授认为,天气的影响是温度、湿度、气压通过人体皮肤、呼吸器官、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对人体组织的综合影响。
人体组织和自主神经系统使人体适应一定的天气形势。天气变化了,人体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尤其在万物初醒的春季,气候变化更明显,部分人群很难适应天气的骤然变化,而出现情绪波动,烦躁不安。尤其是一些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人,其新陈代谢会突然加快,人们的身体不能很快地适应外面的气候变化从而发生内分泌功能失调及神经递质平衡失调,诱发精神心理疾病等。既然精神心理疾病在春天容易复发或诱发,那么在
“惹祸”的季节里,我们有没有办法破译精神病复发的信号,及早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以往有精神障碍者应坚持服药,即使病情控制得较好,春季来临时也不要贸然减药、停药。有复发的信号或迹象时要及时带患者看医生。其次,不管患者病得多厉害,家属都不要让患者意识到我们老是盯着他的病,而应尽可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多注意他们正常的方面,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们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再次,对亚健康人群,如果发现他们逐渐变得懒散、自觉性差、不能按时起床和上班,工作效率低、日常生活自理差,有时不修边幅、不梳洗,或出现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内心体验与情感活动不一致,对外界事物的兴趣降低,睡眠出现紊乱,我们就要高度地关注。从大多数病例来看,睡眠是精神障碍出现的晴雨表,严重的睡眠紊乱通常是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和征兆。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上述异常现象,应首先想到他是否患了精神心理疾病。如果心理上受到挫折与心理压力过大时应及时寻求解脱的办法,学会转换情绪。郁闷出现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还可找知心朋友谈心,吐露心中不快,减缓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工作学习热情,多参加文体活动;更主要的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专家咨询求得安慰与解脱,以减轻其内心的痛苦,消除心理压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