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恋爱的基本特征

(2015-11-22 23:38:53)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男女青年一旦产生爱情,便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与一般同性间或异性间的交往不同。恋爱心理具有4个特性。(一)审美性恋爱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然而不论其如何复杂,恋爱过程中总包含着审美的因素。虽然美有不可否认的公共标准,但在爱情生活中,对于美的认定则显现出鲜明的个体性。如在外貌上有人选择娇小、清秀,有人追求健康、丰腴;在性格上有人喜欢温柔细腻,有人则看中泼辣开朗。于是在美的标准上,便显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中国便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说法。
        在西方则产生了“你可以在所爱的女人身上看到海伦(希腊神话中的美女)的影子”的格言。鉴于此,涉入爱河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要听信太多的议论。这是因为每个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几乎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评判美与不美。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你请了过多的参谋,就会在众人的见解中陷入迷茫,而失去自己的审美原则,到最后你会发现,你是在为别人选择对象,而不是在为自己选择恋人。现代男女青年除了注意对方的人体特征、音容笑貌、服饰打扮以外,还会注重对方的志趣、爱好、人品、气质等,这也是由爱而产生的特殊审美心理。
      (二)平等性恋爱中的男女都希望能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没有逆来顺受、居高临下和高低贵贱之分。否则,爱情将失去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很快夭折。封建时代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等意识早已被现代文明所抛弃。
       (三)自愿性男女双方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确立恋爱关系,而不是强迫威胁,更不是媒妁之言、父母包办。正如俗语所言,“强扭的瓜不甜”、“抢得了人,却留不住心”。现实生活不断向我们证明:在功利、强迫、威胁等外力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恋爱婚姻关系,最终都是人生的悲剧。
      (四)排他性男女青年在好感和喜欢的基础上逐步升级,以至于双方都渴求建立恋爱关系时,爱情的自私和不容分享的心理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恋爱者一方面不再关注其他异性,而专心致志地钟情于自己的恋人;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恋人的情感生活也表现得极为敏感,希望对方对自己忠诚、专一,而不能一爱多掷、一情多投。这就是爱情的又一重要心理特征——排他性。爱情是自私的,不容许第三者分享。因此,如果你对两个甚至更多的异性有着相同的情感时,那么这种情感就不是爱情。一旦相爱,青年男女都会渴望与对方单独相处,尽量避开朋友和熟人,完全进入两人感情世界,他们的交往圈子也因此缩小。这种排他心理在女性中尤为明显。   
      (五)冲动性指相爱的男女异性之间的一种欲见而不能的焦虑、不安甚至神情恍惚的非理性的冲动。这是性心理的一种表现。于是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去接近对方,一有机会便希望与对方有拥抱、抚摸、亲吻等肉体的接触。这种心理男女双方都会有。     
     (六)互动性男女青年一旦建立恋爱关系,总希望以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对方、评价对方,甚至去改变对方,自觉不自觉地去干涉对方的行为举止、服饰打扮等。这正是爱到深处的心理反映。爱情是男女双方的事情,是相互爱慕,是相互渗透,是相互参与,是心有灵犀,而不是单方面的感情。如果只是一方的想法和要求,那就是单相思,而往往一厢情愿的事情最终都没有一个良好的结局。有些青年初恋时不懂得爱情,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爱上别人或别人是否已爱上自己。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体验,就会明白是否爱或被爱。如果爱情已成为双方的感情和要求,请不要让它悄悄地溜走!
    (七)容补性恋爱双方必然存在很多个体差异,如性格、生活习惯、工作能力、为人处事的方式等,但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应该相互包容理解、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而不能吹毛求疵。因为大家都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事实上,绝大多数恋人双方在心理上都能相互容补,接受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因为他们深爱着对方。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屋及乌”。(八)强烈持久性爱情是倾慕对方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持久的感情。这说明爱情具有强烈持久性。只要真正爱对方,男女双方都会自觉驾驭自己的情感,对对方保持强烈深厚的感情,将对方看成自己的终身伴侣,同时渴望对方亦如此。今天还说爱你,明天就潇洒地对你说“拜拜”,三心二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