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我的和谐
从个体本身来说,自我的协调问题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我们有许多个“我”,如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内隐的我和外显的我,现实的我和理的我,儿童的我、成人的我和父母的我,学业的我、社会的我和事业的我,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等等,这些生活在自我大家庭中的“我”,如果不能协调,则会产生很大的自我混乱,带来自我形象或说自我概念上的问题。
自我是一个较为复杂又是非常关键的心理健康问题,归结起来,一个协调的既稳定又开放的自我会是一个高自尊、高自我力量的结构,是一个人协调与应对外部世界的内在基石。
2. 身心的协调
身体是我们生命的载体,身体健康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有意识、有情感的人,如果说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个健康状态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并不夸张。
人的身心是交互作用的,人的心理有着人身体上的生物学基础。我们知道,人的各个生理系统的活动要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人的最高神经中枢是大脑,我们的各种意识活动主要是大脑的功能,大脑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其他生理系统的活动。特别要强调的是,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下有一个边缘系统,虽然体积不大,但既和人的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内分泌、体内平衡,以至吃、喝、性行为等紧密联系,起着调节作用,又对人的情绪、记忆等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不难看出,我们的身体变化会引起心理的反应,反过来心理活动又会引起身体的变化,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一方面,人的身体若有什么不适或有病,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会反过来影响到身体的康复。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活动和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我们已能看到很多人的良好心理状态战胜包括一些所谓不治之症的案例。而人在心理上的不适肯定会带来情绪上的不良,长期处在紧张或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下导致生理上的疾病的例子也屡见不鲜。研究还发现,人在遭遇突发事件出现高度应激状态时,过度的紧张甚至会导致人的猝死。现在人们已意识到,人完整的免疫系统也要包括心理免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