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是成长的重要过程
(2015-06-24 23:32:17)
标签:
情感父母儿子成长再婚 |
袁美迈不出家门,老父亲对此无可奈何,与我们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很大关系。十几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是开始现代化了,但是,我们的很多观念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在农耕社会里,生产单位是家庭,一家人一起种一块地,使得家庭成员的生活也紧紧地联在一起。然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单位是个体,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寻找自己的工作,因此要求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立性。
在美国,普遍的概念是,十八岁,高中毕业的青年人应该离开父母亲的家,开始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上大学,一般都考到另外一个城市去上学;不升学的年青人,开始工作,租房子,自立门户。在十七、八岁的年龄走出家门的孩子,成长迅速,独立起来相对容易,事业、个人生活都发展得比较正常。我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明显地感到外地来京念书的学生,比北京的学生成熟、能干。后来与IT公司配合工作,看到外地来京奋斗的青年员工,还是比家住北京的青年人成长得快,个人生活处理得好。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里面牵涉了一个对我们中国人比较陌生的概念——分离。
儿女成人的过程也是与父母不断分离的过程。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和母亲是一体。出生下来,是你完成的第一次分离,变成了一个脱离母亲身体的完整生命个体。你的第一声哭叫,向世界宣告了,从此你可以用自己的肺脏呼吸。在你长大的岁月里,你逐步地与父母分离:脱离他们的怀抱,自己可以奔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朋友…… 在你13-19岁的年龄段,出现了对父母逆反的心态,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你应该做第二次分离了。也是在提醒你的父母:对孩子放手吧!这是你开始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人的关键时期(Critical Period)。
如果此时父母亲敢于放手,鼓励你去外地上大学,鼓励你去工作、在经济上依靠自己生活,你对他们的逆反能量,便会自 然而然地转化为奋斗自我生存的力量,迅速成长起来。父母鼓励你走出家门,开始自己的生活,是他们对你的真爱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支持了你这个阶段心理成长的需求,扶助你完成与父母的第二次分离。对于中国的父母和孩子,第二次分离需要非常的决心和努力。
五年前,作为母亲,我面临着一生中最为艰难、痛苦的抉择:选择去美国的医药公司工作、养儿子,过美国人的正常生活?还是选择回中国工作,把年仅17岁的儿子,一个人留在美国上大学、独立生活?咬着牙,我选择了后者。这使得我们母子二人,在过去的几年里,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分离的痛苦。至今写到这里,我止不住泪水直流,大滴大滴地洒在计算机的键盘上。当时儿子还小啊,拿全额奖学金的全日制大学生,学习压力已经够大了,还要打工养活自己,他还在纠缠和南韩女孩的关系…… 我真的不放心。但是儿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我衷心地感激好儿子能够在困苦中成长起来,为自身的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一次让我体会到,真爱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也是爱和被爱的人共同挣扎、共同成长的历程。
“你不怕孩子和你感情疏远吗?你不怕他日后怨恨你吗?”有些做父母的朋友这样问。说实话,我也担心过,因为儿子在最初的三年里,也抱怨过。但是,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使用Email 询问他的学习与生活,经常是我写了3、4封信,也不见回音。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一些必要的经济帮助,分担他的痛苦,分享他的快乐。今天,我们之间的情感更深了,彼此再也没有了要失去对方的不安全感。上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儿子从美国打电话来,我们聊了很久。我关心他的前途去向,正如他关心我在中国的心理健康事业。我多么享受这种从思想到情感的亲密关系呀!这是一种只有在两个完全独立、成熟的灵魂之间,才具有的信任与爱恋。如此的真爱不具有彼此依赖的性质,而是两个自由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