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咨询故事:幼儿想象的培养

(2015-05-29 22:32:54)
标签:

育儿

幼儿

想象力

感性知识

小朋友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有了大胆的创造想象,科学才不断发展,有了丰富的想象,时代才不断前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从婴幼儿开始,针对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想象,已成为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为转移的。对于同一事物,成人和儿童想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一样,这主要由于他们的表象积累,即已有的知识经验各不相同。所以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如一次老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当看到蓝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老师,我真想采下一片白云。”老师问“为什么啊?”“我想吃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片片白云蓬松、柔软,多像一块棉花糖!看来这个小朋友一定经常吃棉花糖。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那是我爷爷放的一群绵羊”,原来这个幼儿的爷爷在农村养了一群羊。可见,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指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
二、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促进想象能力的提高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活动。想象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需要经过分析综合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和语言、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言语,幼儿得到间接知识,丰富想象的内容,幼儿也能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想象。所以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结合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通过学习故事、诗歌等可以丰富幼儿的再创造性想象,激发幼儿广泛的联想。比如在学习故事《小鼹鼠要回家》时,小鼹鼠克拉在外面蹦蹦跳跳地玩,迷路了,怎么办呢?教师可以通过诱导启发式的提问,开拓幼儿的想象,幼儿会争先恐后为小鼹鼠想办法,有的说小鼹鼠可以找警察叔叔啊!有的说小鼹鼠可以拔打110啊!有的则说,搭辆出租车吧,有的则说,雷锋叔叔就爱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幼儿各抒己见,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三、充分利用相关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艺术活动,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黑格尔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艺术活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 “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幼儿好奇心的张扬。通过美术活动为幼儿的想象发展插上翅膀。特别是意愿画,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构思出奇特、新颖的作品。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让孩子临摹范画,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把形象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过多地突出了教师的灌输作用,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灵感,放飞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做画,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也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更不能以“象不象”为标准。即使幼儿画的四不象,也要与幼儿交流,知道幼儿所想。如一次画意愿画《梦》,有个小朋友画了月亮和星星,但是,画得月亮有个大缺口,说是月亮不像月亮,说是星星又没有棱角。老师就问:“你怎么把月亮画成这样子啊?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小朋友受到鼓励,表达了自己的想象:“我奶奶说,天狗吃月亮,从这儿咬了一口。”小朋友边说边得意的指着缺口。老师恍然大悟,及时表扬了这个幼儿,并用稚趣的故事讲述了月食的形成过程。音乐舞蹈活动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幼儿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去理解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然后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去表达艺术形象。比如,音乐欣赏时老师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去听、去想、去思考,当教师播放情绪激昂的进行曲时,孩子们会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踏步前进,还说自己是解放军,自己是小海军等,当你播放一段轻音乐时,幼儿会很安静,有的说:“老师,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飞啊飞啊,我好美啊。”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的情绪兴奋愉快,想象力得到尽情的发挥。
四、通过游戏活动推动幼儿的想象,使其处于活跃状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发展游戏情节,展开自己的想象。比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幼儿会骑在小凳子上,嘴里边叫着:“笛笛……嘟嘟……”边唱着儿歌:“一列火车长又长,运粮运煤忙又忙,钻山洞,过大桥,呜———到站了。”幼儿自然地置身于自己的想象中,俨然就是一名列车员。经常为幼儿安排各种游戏活动,例如,大小肌肉游戏、美工活动、听音乐、听故事、看图画、积木游戏、玩水、玩沙、各种假想游戏等,把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充分调动起来,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想象力得到充分地发展。第五章 幼儿的想象玩具在幼儿想象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玩具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能引起大脑皮层的复活和接通,使想象处于积极状态。玩具容易再现过去的经验,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促使幼儿去想象,有时幼儿可以长时间的沉湎于自己的玩具想象中。比如幼儿抱着布娃娃做游戏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者妈妈”,还会自言自语地说“娃娃不哭,妈妈抱抱,娃娃睡觉”等,这些有趣的游戏,能够活跃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大胆想象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自由,不要定格幼儿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幼儿的想象,让幼儿异想天开。传统的教育往往很死板,直接告诉幼儿天是蓝的,太阳是圆的,没有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扼杀了孩子想象的天性。素质教育倡导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歌德的妈妈就很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歌德小时侯,妈妈给他讲述故事时,讲一段总是停下来,让歌德自己去想象故事的未来,也许正是基于这种想象力的培养,最终使歌德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大作家。
六、正确引导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同时又要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的想象符合客观实际。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要从小培养幼儿敢想、爱想的性格和习惯,不要打击想象的积极性。对他们过分夸张的和以假当真的想象要适当加以纠正,更忌故意逗引幼儿信口开河。成人可以用语言引导幼儿的想象活动,使之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比如当发现幼儿抱着娃娃呆坐着时,可以跟他说:“你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喂她点东西吃好吗?”这样,幼儿头脑中妈妈喂饭的表象就会活跃起来,幼儿就会去做“喂娃娃”的游戏。当幼儿对喂娃娃感到厌烦想去玩“看医生”游戏时,教师可以帮助把二者联系起来,可以说:“你的娃娃好象有些不舒服,带他到医院看看吧!”这样,既能满足幼儿想玩医院游戏的愿望,又丰富了“娃娃家”游戏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尽管游戏内容有所变化,但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经过多次引导,幼儿就能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有意想象。成人也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幼儿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积极想象。例如,老师可以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圆圈想一想,什么东西是圆的?这个像什么?以圆圈为题,小班儿童也可以想出很多形象,如太阳、皮球、烧饼、扣子、汽车轮子、元宵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意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