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2015-04-01 00:40:01)
标签:
心理健康自爱遗传环境能动 |
(二)保持人与环境和谐一致的原则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与环境能否取得能动地协调平衡的过程。环境包括自然、社会等方面。特别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协调,由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打破这种协调平衡的条件和境遇,因而减少不良刺激或学会应付应激和协调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适应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是个体为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包括改造环境适应个体的需要或改造自身适应环境的需要。人对环境的适应、协调,不仅仅是简单的顺应、妥协,而更主要的是积极意义上的能动地对环境的改造,使之更有利于发展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
(四)身心统一的原则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来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将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五)自知与自爱相结合的原则人有自知之明,要做到自知则需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自爱有时比自知更难,要做到自爱则应学会接受自己、爱惜自己。自爱要以自知为基础,增进自知,培养自爱,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六)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生活于群体之中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受群体的影响,因此,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亦依赖于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需要创建良好的群体心理卫生氛围,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样,个体的心理健康是群体的基础并对群体产生影响。
前一篇:抑郁性格的优缺点
后一篇:心理咨询故事:有钱人和乞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