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住在旷野精舍时,一群弟子为了在旷野上建五百间房,就到城里沿街托钵,恳求捐助。一天早晨,一个弟子为了建造自己的房舍,就前往旷野的村落。一个商人看见这个修行者朝自己的店走来,意识到:这个人一定是来募捐的,早上还没营业就来募捐,我还是先溜走好了。商人关门打算跑回家时,修行者看到他,心想:他一定看到我来募捐而逃走,我一定要在路上拦住他。他抄近路挡住了商人,并且说:“你别走嘛!我想借你的力量,支援我建房舍。凡是信佛的人,都知道布施是有莫大的功德。佛说要让不想听法的人起慈悲心,再难也设法说动他;要让不肯信的人生起怜悯心,使他深信不疑而行布施。这是为什么?目的就是使人能在来世的时候出生于天界,不论姿色、寿命或眷属,都能获享安乐。只要你肯布施,为我建房,就是很大的功德。”
商人无可奈何地布施后,就告别了修行者,回家去了。但是,妻子看他在家里闷坐,就斥责他:“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丈夫说:“今天早上刚要开店时,一个修行者就来募捐建房子,我尚未营业就布施。这样下去,我恐怕连本金都要被募走,所以就回来了。”妻子知道这个事情后,也就默不做声。第二天,舍利弗也来乞讨。他很快又来到了这位商人的家门前。女主人很尊敬舍利弗,看见他来了,立刻把食物放在盘子里,端到舍利弗面前。舍利弗还礼说:“你近况好吗?”女主人说:“我们全家都平安,就是日子过得辛苦。最近一出门,总是碰到修行者来募捐建房舍,我们实在难以拒绝。丈夫害怕连本金都要被募走,就关门回家来。现在什么人来募捐,我都要拒绝了,因为我一向尊敬你,才敢以实情禀告。”
舍利弗很同情她,返回精舍后把此事转告给了佛祖。佛祖查清实情就训斥那个弟子:“你绝不能因为要建房子,就胡乱向人募捐。”然后,他又向其他修行者说:“你们也不许向人募捐建房子,信徒供养我们的衣食、卧床和医药,这是很难得的,我们不能胡乱求财。”佛继续对这些人说:从前,有一位比丘叫做跋据,一直住在丛林里。当时,有一群释军多鸟也以这里的丛林为家,不分早晚都在丛林里鸣叫不休,惹怒了这个修行者。
一天,这位修行者来见佛。佛陀问他:“你的身心愉快吗?”修行者说:
“我没有病和苦恼,在丛林里生活愉快,惟独早晚一大群鸟吵闹的使我心烦不能入定。”佛说:“你想把鸟赶走吗?”
“是的。”“我教你一个方法,当这些鸟黄昏飞回来的时候,你向它们要一根羽毛,等到明晨它们要离去时,再向它们要一根羽毛,这样它们就再也不敢回来了。”
修行者回到丛林后,就等黄昏时刻的到来。到了黄昏,鸟群飞来,在头顶上大叫。修行者对群鸟说: “你们给我一根羽毛吧,我想用它。”
这些鸟就纷纷拔起一根羽毛丢到地面。第二天清晨,修行者又向它们乞讨羽毛,鸟群又拔羽毛丢下。当晚,群鸟就再也不肯栖息在丛林里,改向别处求宿。但是,它们在这里住惯了,舍不得冒然遗弃,于是在次日黄昏,群鸟又返回丛林了。结果,修行者再次向它们乞讨羽毛。群鸟想:这个修行者简直不可理喻。羽毛若拔完,我们都不能飞了。可是他是丛林的主人,我们必得离开此地,到别处寻找住处才行。
最后,群鸟又飞走了。佛祖讲完这段话,对自己的弟子说:“连天空的飞鸟,尚且讨厌被人屡次乞讨,何况是人呢?你们绝不能向那些信徒胡乱求财。”佛又向修行者谈起一段因缘:“从前,有五百位仙人住在雪山里,其中一位离开团体,独自到泉水清澈,风景绝佳,果实累累的深谷下修行。这位仙人的住处有个池塘,里面潜伏着一条龙。龙每天来到仙人打坐的地方,把仙人围住。结果,仙人昼夜不能休息,身体逐渐衰退,并且长了皮癣。一天,他的同伴来访,见他瘦弱无力,全身生癣,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仙人将此中情形说出,同伴们告诉他向龙乞讨宝珠,因为龙生性吝啬,不肯给人东西,当然也就不会再来。这位仙人依照同伴的建议,等龙来了之后,立刻向它乞讨龙的宝珠,龙马上变了脸色,默然离去。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就向募捐建房的弟子修说:“连龙被人索求,都会厌恶逃走,何况是人呢?今后你们不能再向信徒强求财物,这是遭人讨厌的原因。有人虽然被百般爱慕,但若贪求无厌,也同样会遭人嫌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