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意识和无意识

(2014-12-23 23:52:49)
标签:

无意识

我们

前意识

心灵

斯洛伐克人

        不需要讨论什么叫做意识;因为它已经排除了一切疑问而一清二楚。“无意识”一词的最古老和最恰当的意义是描述性的;我们称这一种心理过程为无意识———根据从结果推知原因的理由,我们不得不假设心理过程的存在———但我们对它又毫无所知。在那种情形下,我们与它的关系就像我们与存在于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过程的关系一样,只有一点区别在于:这种心理过程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想要做出更正确的解释,我们就需要修改我们的主张,并宣称:如果我们必须假想某一行动目前正在进行着,然而目前我们又对其毫无所知,我们便称此过程为无意识。这个限定使我们考虑到大多数意识过程都仅仅是暂时的,不久它们就变成了内隐的,但又很容易再次成为意识。
          我们也可以说,即使在内隐条件下,这些过程也无疑仍是精神的东西,它们也已变成了无意识。到目前为止,我们好像还没有了解到什么新东西;也未获得把无意识概念引入心理学的权利。但是已经能对动作倒错现象做出新的考察研究了。例如,为了解释口误,我们发现自己必须假设在说话者心中存在着说出某种东西的意图。从已经出现在他言谈中的冲突性我们可以肯定地推测到种意图;但这种意图并不表现出来,因而它是无意识的。如果我们紧接着把该意图告诉口误者,他会承认自己很熟悉此意图,这便说明该意图对他来说只是暂时的无意识;但如果他否认该意图,表示与它没有一点联系,那么它会成为永久性的无意识。
①根据这种经验,我们也有权把前面提到的描述为内隐的东西宣布为无意识。考虑到这些动态的联系,我们现在可以区分两类无意识———一类可以较容易地在经常发生的情况下转化成意识的东西;而另一类则难发生这种转变,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希望,或者完全不可能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含混性,为了表明我们指的是哪一类无意识,为了表明我们是在描述的意义上还是在动态的意义上使用这个同,在使用无意识这个词时,我们使用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我们称那种只是内隐的,因而容易成为意识的无意识为“前意识”,而把“无意识”这个术语留给另一种“无意识”。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三个术语,“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无意识”(unconscious),在我们对心灵现象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灵活地使用它们。必须再强调一遍:在纯粹的描述性意义上,前意识也是无意识的,但我们不给予它这个名称,除了在日常的闲谈中,或者在我们必须论证在心灵生活中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无意识过程时。我希望诸位承认迄今为止我们的观点还不算太坏,而且也是相当容易理解的。但不幸的是,精神分析工作已经被迫在另一种,即第三种意义上,使用“无意识”这个词了,而这样做无疑可能已经导致了混乱。在一种新而强有力印象的支配下,我们心灵生活的广泛而重要的领域通常都未被自我意识到,因而在真正动态的意义上,我们必须把存在于心灵生活中的这些过程都称之为是无意识的,我们已经懂得,“无意识”这个术语也具有一种地域的或系统的含义;我们已开始谈论前意识的“系统”和无意识“系统”,以及自我和无意识系 ①参见《精神分析导论讲演》第四讲。·7 4·[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精神分析导论》选读统之间的冲突,并日益用这个词来表示心灵的领域,而非内心事物的一种特征。关于自我和超我各个部分在动态的意义上也是无意识的这一发现,运用起来实际上很不方便,但令人宽慰的是,在以下方面它还是起作用的———它有可能减轻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认识到,我们无权将不同于自我的那个心灵领域称之为“无意识系统”,由于无意识的特性并不仅限于这个领域。那么,我们将不再在系统的意义上使用“无意识”这个术语,我们将赋予我们直到今天一直称之为无意识系统的领域以一个更好的,不再会产生误解的名称。追随尼采(Nietzsche)的词风,并吸收乔治·格罗德克(GeorgGroddeck)① (1923)的建议,我们今后将这一领域称之为“本我”(Id)。
②这个非人称代词好像特别适应于表达该心灵领域的主要特征———即它与自我不相同这一真实情况。超我、自我和本我———这些是三个领域、区域、范围,我们把个体的心灵机构划分为这三个部分。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论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我先插一小段话。我怀疑诸位对我的说法不太满意,因为意识特征的三种特质和心灵机构的三个范围并未组合成三组协调合适的对应关系,你可能认为这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使我们发现物更模糊不清了。然而,我想我们不应对此觉得遗憾,我们应该安慰自己说:我们没有权利期望任何这样和谐的安排。让我给你们作一个类比;类比确实不能说明什么,但它能使人产生更熟悉的感觉。我设想一个国家具有各种不同构造的地形———山区,平原和一连串的湖泊———,还有杂住在一起的人口:居住着德国人、马扎尔人以及斯洛伐克人,他们进行着不同的活动。现在事情可以这样分派:德国人生活在山区,饲养牛;马扎尔人生活在平原,种植谷物和酿造葡萄酒;斯洛伐克人生活在湖边,打鱼和编席。如果划分能像这样整齐和清晰, ①德国医生。弗洛伊德很欣赏他的一些非同寻常的观念。 ②在德文中该词是“Es”,相应的一般英文词汇是“it”(它)。将高兴轻松了,①地理课的讲解也就方便多了。然而,如果你到这些地方去旅行的话,你将发现那里并没有什么条理性,更多的却是混杂性。德国人、马扎尔人和斯洛伐克人到处混杂居住;在山区也有农耕地,在平原也饲养着牛群。有几件事情正像你们所期中的那样,鱼不能在山上捕到,葡萄酒在水中也酿不成。的确,你们携带的关于这一区域的说明图可能在整体上符合事实;但你们必须容忍细节上的偏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