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咨询:语病,人人都有
(2014-10-07 02:05:36)
标签:
佛学语病口语交际话题现象 |
(1)表述简略 表现在其本人自认为表述完毕,而听者却还不知所云。有的人是 在叙事、状物、抒情时,虽然对于话题的认识有一定深度,但是找不到话说,不得不三言两语结束。
(5)语不连贯即同一话题有时可看做几个子话题和分话题,话题的完整表述应该由各个分话题的完整表述综合而成。而“不连贯”性则表现为多个分话题表述的不完整。 通俗地说,就是一件事(或一个方面)没说完就扯到另一件事(或另一个方面)上去了;而第二件事(或方面)也不等说完,就又扯到第三件事(或方面)上去了。这其实是心理和思维在紧张状态下的无序运动所致。
(6)赘语过多由于赘语占据了表述时间,往往会干扰信息交流。语言交际主要依靠表述内容,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交际时从语言表述的“外部”强加上去的。它对于信息交流,反而具有某种阻隔作用,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7)节奏过慢即通常所谓的“拉长腔”。还有则是语句之间停顿时间过长,即所谓“半天说一句”的情况。有人觉得语言表述时间长、速度慢,显得庄重稳健,能增加语言分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8)节奏过快 这种现象给人感觉“像是开机关枪”,以致对方在理解表述意图时会感到吃力。而在与他人对话时,则表现为“抢话”,即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把话题揽了过来自己说,或者自己另起一个话题打断了别人的话题,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一些有一定交际能力的人身上。 综上所述,语言交际中的种种语病主要由于: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表现为一种“不同步性”;表述时发声器官运动乏力,且思维速度偏慢;表述中因紧张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等等。纠正语病的办法主要是接受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多做朗声表述训练。在训练初期,则可多作有文字底稿依托的朗声表述,这样有助于养成“先想好了再说”的习惯,有助于强化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有助于实现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的同步性。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因紧张而导致的表述心理障碍等不良现象。有些人在推销一件商品时,拼命说着许多许多的话,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结果对方费了很大的时间与精神,却抓不到他话中的要点。犯这种毛病的人一定要常常练习矫正。改正的方法,就是在话未说出时,先在脑里打好一个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轮廓———一个极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这轮廓叙述出来。当一个语句成为你的口头禅时,你就很容易被它束缚,以致无论你想说什么,也不管是否适用,都会脱口而出。这毛病是很容易使人窃笑的,你或许爱说:“岂有此理”;也许爱说:“我以为”;也许爱说:“俨然”;也许爱说:“绝对的”;也许爱说:“没问题的”。这些若和你所说的意义毫不相关的话,还是极力避免吧。字为文章之衣冠,言语为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有许多人仪表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但是一开口,则满口粗俗俚言,使人听了作呕,见面时的敬慕之心,全部消减,这情形并不少见。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学问品格不好,不过一时大意,犯了这毛病,自己不知道改正而已。俏皮而不高雅的粗俗俚言,人们初听时觉得新鲜有趣,偶尔学着说说,积久便成习惯,结果会随口而出。那些话试想在商场上,给人R 听见了,会产生怎样的反感呢?
前一篇:假如痛痛快快做回女孩
后一篇:心理素质训练——格式塔疗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