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原心理咨询:语病,人人都有

(2014-10-07 02:05:36)
标签:

佛学

语病

口语交际

话题

现象

         高水平的口语交际一般都具有表述规范、吐字流畅、思考周密、详略得当、表意准确等特点。而在一般的交际口语表述中往往会出现有语病的现象,不仅增加了他人理解的困难,影响语言交际的效果,严重的还会出现其他问题。因此,语病现象是高水平的口语交际和一般的口语交际中应当予以消除的现象。常见语病有以下几种:
(1)表述简略 表现在其本人自认为表述完毕,而听者却还不知所云。有的人是 在叙事、状物、抒情时,虽然对于话题的认识有一定深度,但是找不到话说,不得不三言两语结束。
 (2)口齿不清这里指功能正常而“口齿不清”者,这种现象是与过去缺乏训练 有关。在口语表述时心里一紧张,加之原本不习惯朗声说话,结果难 免使人感到口齿不清了。这种情况要纠正不太困难,只要有意识地加强朗声阅读和当众表述的训练即可。
 (3)重语现象 这种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在表达中经常下意识地重复已经说过的话,给人一种啰嗦好笑的感觉。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缺乏训练者身上,经过长时间口语训练的人有时也有这种毛病。
 (4)表述散漫其特点是表述时把握不住中心,东拉西扯,而且越说越远,甚至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最初的话题是什么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表述中思维运动的主方向不能紧扣话题向前延伸,在交际中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左右和干扰。如不注意改正,就很难成为口语交际的高手。
(5)语不连贯即同一话题有时可看做几个子话题和分话题,话题的完整表述应该由各个分话题的完整表述综合而成。而“不连贯”性则表现为多个分话题表述的不完整。 通俗地说,就是一件事(或一个方面)没说完就扯到另一件事(或另一个方面)上去了;而第二件事(或方面)也不等说完,就又扯到第三件事(或方面)上去了。这其实是心理和思维在紧张状态下的无序运动所致。 
(6)赘语过多由于赘语占据了表述时间,往往会干扰信息交流。语言交际主要依靠表述内容,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交际时从语言表述的“外部”强加上去的。它对于信息交流,反而具有某种阻隔作用,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7)节奏过慢即通常所谓的“拉长腔”。还有则是语句之间停顿时间过长,即所谓“半天说一句”的情况。有人觉得语言表述时间长、速度慢,显得庄重稳健,能增加语言分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8)节奏过快 这种现象给人感觉“像是开机关枪”,以致对方在理解表述意图时会感到吃力。而在与他人对话时,则表现为“抢话”,即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把话题揽了过来自己说,或者自己另起一个话题打断了别人的话题,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一些有一定交际能力的人身上。 综上所述,语言交际中的种种语病主要由于: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表现为一种“不同步性”;表述时发声器官运动乏力,且思维速度偏慢;表述中因紧张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等等。纠正语病的办法主要是接受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多做朗声表述训练。在训练初期,则可多作有文字底稿依托的朗声表述,这样有助于养成“先想好了再说”的习惯,有助于强化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有助于实现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的同步性。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因紧张而导致的表述心理障碍等不良现象。有些人在推销一件商品时,拼命说着许多许多的话,还是无法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结果对方费了很大的时间与精神,却抓不到他话中的要点。犯这种毛病的人一定要常常练习矫正。改正的方法,就是在话未说出时,先在脑里打好一个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轮廓———一个极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这轮廓叙述出来。当一个语句成为你的口头禅时,你就很容易被它束缚,以致无论你想说什么,也不管是否适用,都会脱口而出。这毛病是很容易使人窃笑的,你或许爱说:“岂有此理”;也许爱说:“我以为”;也许爱说:“俨然”;也许爱说:“绝对的”;也许爱说:“没问题的”。这些若和你所说的意义毫不相关的话,还是极力避免吧。字为文章之衣冠,言语为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有许多人仪表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但是一开口,则满口粗俗俚言,使人听了作呕,见面时的敬慕之心,全部消减,这情形并不少见。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学问品格不好,不过一时大意,犯了这毛病,自己不知道改正而已。俏皮而不高雅的粗俗俚言,人们初听时觉得新鲜有趣,偶尔学着说说,积久便成习惯,结果会随口而出。那些话试想在商场上,给人R 听见了,会产生怎样的反感呢?
       不习惯说这话的人,听到时会觉得难堪的。可以用幽默而有趣的话来表现你的聪明、风趣,但不可用低级的 话来表示你的轻佻和浅薄。在客户的面前,一句这样的话会立刻把你的地位降低。 太深奥的名词,不可多用,除非你是和一个学者讨论一个学术上 的问题,否则,满口新名词,即使用得恰当,也是不大好的。除非非用不可,否则,随便滥用学术上的名词,听不懂的人将不知你说什么,误以为你有意在他面前炫耀你的才学。 在“好”这个概念之下,有精彩、优美、善良、出色、美丽、愉 快,呱呱叫以及许多其他的词汇,不要那么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好 人”,“这个茶杯很好”,“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他是一个好人”,不错,从最伟大的人,到普通人,没有犯大过的人都可以说是一个好 人。他可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可以是一个热心服务的人,他可以是老老实实的人,他也可以是力求上进的人。到底他是一个怎样的好人呢?同样的,你说“这个茶杯很好”,是样子好,颜色好,还是质料好,或是价钱便宜,最合你的需要?
       口才好的人,说的话精致而细腻,丰富而活泼。不要像三岁小孩子那样,翻来覆去,只有几个极简单的词儿:“我走到门外,猫一看见我,就走到树上,树上的鸟都走开了,树上的苹果也走到地上来了。” 谚语本来是很富于表现力的,不过不要二三句话里就有一个谚语。用了太多的现成说法,会使人听了觉得油滑,而且也会使人眼花缭乱。就像一个美丽的女人,满头满身都带着珠宝,不但掩盖了她原来的美丽,反而使人觉得累赘之极。偶然地,在适当地方,用一两句谚语,才会显得很生动很有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