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圆成心理咨询案例-自我完善障碍
(2014-09-09 00:11:08)
林某,男,19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以后,就读网络技术专业。认为从小到大都是老‘师、家长管着学习,现在读大学了终于可以解放了,在学校里要潇洒一些,因而长期没有努力奋斗的目标,白天逃课睡觉,晚上通宵达旦地上网聊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辅导员找其谈话,他却辩说道:“人生难得享受,我都累了那么多年了,就不能好好潇洒一下吗?”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林同学,生活没目标,学习无动力,属于一种“惰性”心理,一种自我完善障碍。惰性,是指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懒散消沉、不求上进的消极倾向。惰性对身心健康是有害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思维迟钝,未老先衰。人的大脑功能,用进废退。有惰性的人,大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长期如此,大脑功能会呈渐进性退化,思维及智能会逐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下降。而人的健康有赖于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如果长期松懈,易致未老先衰。如成功人士退休后,很容易变衰老,就是其原因。
(2)机体素质下降,易患身心疾病。懒惰者,不仅大脑思维少,且肢体活动也慎少,四肢懈怠,久而久之,会使机体功能下降,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容易患各种身心疾病。高职生是大学生中的一支特殊队伍,学制年限短,找工作压力大,本应该更加努力,为什么还有学生会有如此多的
“惰性”行为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动力障碍”。学生本人从主观上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需求,表现为没有远大的志向,对自身的学习毫无兴趣,不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心理优势。二是受社会偏见及
“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有很多人受传统观念及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无心读书。如“女人无才便是德”等。三是教育方式不当。学校和家长以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砝码,学生以成绩和升学作为学习的目标,一旦失去这个约束,就不能自律。
太原心理咨询师:引起惰性的原因是多样化的,那么怎样克服自身惰性,达到自我完善呢?
(1)首先要明确目标。不少同学像林同学一样,准备在大学里先休整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到了大三毕业时也不急不慢,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你首先不妨问一问自己,你要得到什么?你最喜欢、最向往的东西是什么?
也许你想出国,也许你想将来找个好工作那么,等你确立了目标以后,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突然变得有意义起来,你就会从中获得一些可以激发自己的力量,让自己不再那么毫无目的地懒惰下去了。当然在选择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其价值,并认真进行分析,此目标的社会价值和对自己的个人价值究竟有多大。其次,要考虑目标的期望值,即目标的成功概率。在一艘隋况下,我们不应该选择价值很大,但成功概率极低的目标,也不要去选择成功概率极大,但没有什么价值的目标。首选的目标应该是价值与期望值比较大的目标。且大目标确立以后,可以把其分解为自己的一些小目标。
(2)树立自信。心理学家说过:“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做出怎样的表现。你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结果你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人,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结果你就会变成无所事事,一文不值的人,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因此,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的自信心,是人生成功最坚实的基础。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原人类潜能研究规划机构主任奥托认为
“健康人只发掘了其潜力的10%~15%”。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显然更具有实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巨大潜力。应该具有自信心,并始终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坚持不懈地前进。
(3)努力学习。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是学习。人类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有目的和具有社会意义的心理过程。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经验,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身的心理行为,使之完善和成熟。大学生要达到心理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和社会需要,自始至终地表现出积极和有目的的学习行为,否则必然会导致自我完善障碍。首先,必须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专业的“催化剂”。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培养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