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
(2014-05-22 22:29:12)
标签:
原因癌症失恋也曾爱情 |
(一)学业压力过大学业压力过大是我国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往往会碰到新的适应问题,如专业不如意,甚至根本就不喜欢,学习科目多,难度大,学习方法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下降,有危机感,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其次,想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出类拔萃,将来干一番事业,势必带来多方面的竞争和压力。再次,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感到难以达到,特别是某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大学生,父母借钱供自己上学或利用贷款来支撑学习,压力更大,越是懂事的孩子越觉得对不起父母,因而一旦学习成绩下降,考试不理想而又感到无能为力,就很容易陷入绝望而自杀。(二)就业压力过大过去大学生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双向选择”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他们一入学就考虑毕业找工作的事,社会会不会要我?我拿什么来满足社会的要求?等等。面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而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学历不高,在就业中会感到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压力,不少职业院校大学生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心理恐慌,如能正确引导,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果过度焦虑,感到前途渺茫,丧失信心,即可能成为自杀的致命因素。
(三)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紧张是职业院校大学生产生烦恼而导致自杀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区域的大学生,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习惯都不一样,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处理第得不好往往可以给一个人带来致命的打击。有人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我们的大学生,在小学、中学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没有或很少有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方面的训练。到大学,首先就要处理宿舍里的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会影响整个大学生活;其次还要处理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以及与异性的关系等,处理得不好也容易使一些同学很苦恼,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很孤独、很无能,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而导致自杀。
(四)情感困扰恋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自古以来,为情所困而自杀者占了很大的比率。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尤其是经过 “过三关斩六将”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加之大学的生活相对自由,离开了天天在耳边唠叨的父母,他们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自由的天地里奔驰,不少人都会萌动芳心,涉入爱河。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恋爱就会有失恋。所谓失恋,就是恋爱的一方失去另一方的爱情。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就是痛苦和烦恼。大多数失恋者都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失恋所带来的挫折与烦恼,慢慢地从感情的低谷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据《日本警察白皮书》报告,自杀的青少年16.2%的直接原因是失恋,英国52%的青少年自杀与失恋有关。某职业院校自1993年建校以来,自杀身亡的两名学生,其中一名就是因为失恋。由于一些大学生对爱情的真谛缺乏认识和真正的了解,失去恋人后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无能,没人爱,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意义,从而走上绝路。恋爱是一种感情问题,很复杂,说不清,道不明。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从古到今,失恋的、家庭破裂的、丧失亲人的等等这种带有感情的事,一旦出现问题,总有一段痛苦挣扎的过程,但只要熬过了这段时间,世界一样美好。仍可以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甚至比以前更好的恋人。经常听到一些失恋的人说“再也没人像他那样爱我了”,其实,这是极端片面的。特别是初恋失败,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片面的、极端的想法。谌容在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写道:“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等你再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干了许多悔恨得使你锥心的蠢事。”所以,大学生如果碰到了暂时的感情问题,大可不必为此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自杀实际上是一种“卑贱的勇敢” (黑格尔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懦弱的、不道德的愚蠢行为。
(五)家庭的不幸家庭不幸,父母关系不和甚至破裂,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家庭不和,关系破裂,往往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无形的创伤,形成不健全的人格,甚至导致人格障碍。一旦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走极端。有些家庭,父母管教过严,对孩子的教育不恰当,而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一旦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便出现心灰意冷的情绪,或离家出走,从而走上不归路。一些家庭夫妻关系不和谐、离异或让孩子生活在祖父母家,自小失去父爱和母爱,在性格上、气质上都有可能产生自卑、压抑、孤独无助等消极的人格特点,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形成了某种消极的人格特点,当他想到家庭的不幸和前途无望时,极有可能心灰意冷,其自杀的危险性就很大。第十二章 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
(六)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也是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被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相对都比较优越,极少有艰难的岁月或坎坷的经历,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情感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某些困难和挫折,往往感到难以承受,丧失自信而轻生。
(七)身体罹患疾病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自杀原因。躯体疾病常常见于患有绝症的人,如癌症、慢性疼痛、突然失明或其他残疾等,精神疾病如人格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其中,抑郁症是职业院校大学生中较常见的精神疾病,并且容易导致自杀行为。据统计,抑郁症患者自杀率高达10%~15%。
(八)遗传因素的影响英国科学家1997年发现了“自杀基因”。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者从自杀未遂者的血样中发现,病人大脑中的血管紧张素,即5-羟色胺含量不足。5-羟色胺与行为有关,若脑内的5-羟色胺浓度降低,则自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沮丧情绪,出现抑郁,导致偏激行为。由于5-羟色胺是由于某种基因直接产生的,因此,他们认为自杀与遗传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些自杀者,他们的家人中也曾经有过自杀行为或者自杀未遂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