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心理医生已半年有余

(2014-05-04 00:22:02)
标签:

心理医生

杂谈

看心理医生已半年有余。
  该怎么说呢,总体感觉走3步退2.5步,每天以0.1毫米的速度在前进。

  和家里人、好朋友都说过看心理医生的事情,因为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看到自己的痛苦,彷佛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治愈。众人的反应不尽相同,父母除并不太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又或者他们认为女儿从小就自强自立应该能挺过去;朋友们倒是支持,其中不乏“朋友做的事情,先支持再说”的成分。当她们知道高昂的诊费以后都对我说:你读了那么多书、那么聪明,自己调节应该没问题,那些钱不如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还有人说,你就是太闲了,多给自己找点事做,就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了。显然,在一些朋友眼里我是吃饱了撑的,无病呻吟。只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看医生那就看,不管花多少钱都值得。听从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虽然感受被别人否定很痛苦,但也并非全都是坏的。经过这些事情,我告诉自己:如果有人向我诉说痛苦,而我又不能理解那种感觉,不用费力去理解,只是静静地去听。但我绝不想去否定他的感受,我没有不代表别人也没有。

  症状最严重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人的内里完全被掏空了,只剩下一张皮挂在那里。我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不觉得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最想做的就是从这个世界消失,消失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是消除每一个认识我的人脑中关于我的那部分记忆。

  看心理医生的过程远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见效也没那么快。解决问题,首先要面对问题,这必然带来很大的痛苦。

  首先,和治疗师建立信任关系需要比较长的时日。在看医生之前,我看过不少心理、灵修类书籍,自诩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治疗之初对咨询师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总觉得她和我期望的咨询师相差一大截,继而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平、以及所有一切。这些我都和我的咨询师说过。而咨询师因为我的知识水平、职业,也对我的心智判断产生了一些误差,采取的治疗方法曾引起我很大的抗拒。有过两次较大的冲突之后,她及时做出了调整,而我经过较长时间的挣扎和纠结,决定继续在她那里做咨询。

  对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奢望”,也带来了问题。现在想来我是抱着看急诊的心态去的,认为看个几次就会有让人欣喜的效果,我可以结束这纠结、痛苦的生活。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看人脸色过日子”,应该会比现在自由。殊不知,三十几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即便是外科手术,做完还有恢复期呢。随着治疗的深入,有些自认为遗忘了的痛苦回忆不断被挖了出来,这加深了我对某些“负能量”的感受,让原本就敏感的我变得愈加敏感,很多时候甚至比治疗之前更痛苦、更愤怒,也更委屈。我开始不停地哭,睡觉哭、洗澡哭,有时走在路上也想哭,这半年来好像把之前没能流得眼泪全都流了出来。从初一开始离家在外求学到工作,我流泪的次数都能用十个手指头数。也不知道是麻木,还是情绪流动完全停止,总之以前的我不会为自己哭,更不会为别人哭。

  通过定期的咨询、谈话、反思、行为认知治疗,常年积累的怨气、愤怒、委屈等情绪慢慢得到宣泄,我的内心开始一点一点恢复平静。虽然仍时不时感觉空虚、无价值,但心中那份无力感已经少了很多。正当我在心中感到一丝欣喜,甚至一丝得意的时候,我遭遇了治疗以来最严重的打击。这其实是一种情绪上的反复,但是来势凶猛,又让我陷入到了“无力感”的泥潭之中,而且感觉比任何一次都深。

  其实,引发情绪的事情小得不能再小,在别人眼里就像一粒尘埃一样,根本不足挂齿,而我却被这样的尘埃打倒了,甚至无力挣扎。周二,在校园偶遇自己曾经教过的三个女生,和她们擦肩而过时,只有一个学生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另外连个根本当我空气(我们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学生见了老师一定要打招呼)。其中有个学生在上次见我时也是扭过头去,当我不存在。回到教研室渐渐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在一点一点坍塌,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越来越瘪,最后变成了一张皮。

  昨天下班去市场的路上,又碰见了毕业班的三个女生,也是当我空气,擦肩而过的瞬间我感到了很大的无力感。生气,想叫住她们骂几句,但是又不敢。其实咨询师说过,下次再遇见类似的时间,你也可以调侃:怎么毕业了就看不见老师了。但是真的碰见了这样的事情,我心中首先生起的是被无视了、你无法改变什么的想法。心中开始无法制止地攻击自己,“学生就是不尊重你、看不起你,对别人她们肯定不会这样,你不配拥有好的”,这种攻击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巨大的无力感一点一点像我袭来,最终彻底包围了我,不想说话、不想吃饭、不想见人更害怕见到其他的学生。昨天晚上回家以后,我连洗脸的力气也没有了,摊在床上无法动弹。想要逃避现实,于是拿起了手机,不停翻看别人的博客。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原来这就是抑郁、这就是无力感。什么都不想做、也做不了,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攻击,明知道这样想不对,但就是停不下来。

  从小到大,最让我棘手的事情就是和人的相处。我拿不准与他人的边界,无法坦然地与人相处,非常害怕得罪别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让自我崩溃,在乎别人的想法到了令自己及其痛苦的地步。

  武志红在他的书中说过,一个人与他人接触,其实就是在反复幼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不自信的人其实就是少时得到的关爱太少,不相信自己也能得到别人的喜爱。想要改变这种状态,要靠自己,要靠对自己的不停觉察和陪伴。

  在治疗的过程中又一阵子,我对父母的怨恨达到了高潮。上个月,因为弟弟的事情和父母通电话时发现,在某些方面我这个女儿注定要排在弟弟这个儿子后边,我终于爆发。将这些年父母对弟弟的偏爱导致对我的伤害系数说了出来,还暗暗发誓以后能少和他们联系就少联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我做不到弃他们于不顾,倒不是因为我孝顺(这是让我及其反感的一个词),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兄妹没有人会真正关爱他们。我有什么好的,我也想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一起享用。我对他们的爱战胜了对他们的不满和恨。不过心中还是留有一些芥蒂,并没有完全消除。

  这次的心理崩溃,让我非常消沉,不停地想为什么学生要那么对我, 不停问自己“你已经看了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医生,怎么还是这样呢?到底为什么?这情绪后边到底有什么?如果关系会重复,那么这种无力感是何时产生的,我怎么就没印象了呢,我该怎么解决这种无力感?这种感觉太讨厌了,我好想快点走出来”。我内心那个小孩子已经很难过了,我还不停地追问,把她逼到了绝境,彻底摊在那里起不来了。我想这个时候其实就应该让她呆在那里,只管难受着,静静地陪着就可以。问题就在于,痛苦一旦袭来,你第一个反应就是逃避,其实迫不及待地想找出原因也是一种逃避,好好地陪自己、看着痛苦中的自己,让自己有个喘息的空间,其实就是最好的面对。我想这就是这一次的“发作”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今天其实很不想出来,但是又不得不办的事情,就硬着头皮上班了。阳光照在身上,和别人若无其事地接触,慢慢缓解了对自己的逼问,心情也开始慢慢转好。后来,将我拉出来的还是同事的一句话。今天我把这个事情和关系比较要好的同事说了一下,她对我说:那些学生并不是针对你,她们见了所有老师都会那样的。听到这句话,我舒服了很多,但心里的一角还是有些不舒服。

  我知道不会每次都有人肯听你说,可以恰到好处地开解你,最终还是要一个人面对,不过我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有点早。

  我已经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当我能够独自面对自己人生的问题,能真正将精力放在为自己的事情上时,我可以说我已经真正长大了。

  当初我看心理医生是为了从此和痛苦再见,以后我可以哈哈哈过日子。多么幼稚,可这就是我当时最迫切、最真实的想法,其实我现在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不像当初那么强烈。

  抑郁让我很痛苦,让我无法好好工作、生活,也让我失去了很多,但也是抑郁迫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地图 出现了问题,认识到我的内心有多么地不成熟,心中有一个或者好几个未被满足、或未被好好关爱过的孩子。

  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我开始流泪、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冰封多年的情感和心开始慢慢解冻,开始理解他人的不易,也开始学着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以前我偶尔会想,要是雌雄同体就好了,那也许就不需要男人了。我总是在无意识中挑战男人,他们对于我来说不是要成为伴侣的人,而是要打倒的对象。

  我开始享受做事的细节,开始放下对完美的追求,以前无论做什么我都恨不得一步到位、让所有人都叫好,不管做什么都不知道表扬自己,现在也开始慢慢会表扬自己,慢慢克制自己无意中要讨好他人的想法,以自己的内心需求为先。

  这样写出来,发现其实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