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经济自立程度不同的女大学生
(2014-04-20 22:09:37)
自立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从教育的角度则是将自立看作一种生活能力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将其视为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将自立界定为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那里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作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的过程。自立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人格特征,经济自立是自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自立是指个体脱离过去依赖的人或事物,独立承担自己的日常生活费用。女大学生经济自立能力是指女大学生在物质生活来源方面摆脱对父母、家人的依赖,独立承担自己生活费的能力,同样,其经济自立程度是指她们独立承担自己生活费的程度。
《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8周岁即为成年人。成年人就意味着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精神上的独立是指不再过渡地依赖他人,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物质上的独立是指独立承担自己的生活费包括学费,不再依靠父母或其他人。然而在现代中国社会,“18自立”的概念早已模糊。现在18岁的青年大多是高校在校大学生,国之栋梁。搜狐教育调查结果:在回答“零花钱不够用怎么办”时,66.27%的学生表示“问父母要”,表示“自己想办法挣钱”的仅有33.73%。这表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
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一些大学生能够独立承担部分生活费。本研究将去调查与讨论不同经济自立程度的女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的差异与特点。
2005年,张砚对大学生生活费支出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全校学生中男生的月生活费支出总额高于女生,而且生活费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的月生活费中平均85%以上用来支付伙食费用,其中女生的衣着和男生的娱乐休闲占了相对较高的比例。李玉英对大学生经济意识误区进行了讨论,认为大学生在如何赚钱、如何消费等问题上存在误区。李祚山对大学生经济自立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他认为大学生的经济自立的动机结构由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内化动机三种结构组成。从频数上分析,大学生的经济自立以解决经济困难出现的次数最多,即主要是解决经济困难。那么,相对来说家庭富裕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经济自立行为比较少。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经济自立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典型等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消费知识、理财知识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大学生经济自立的关键之一在节流。
学校应该通过宣传使学生意识到经济独立的自豪感,让大肆挥霍父母钱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耻。郗春瑷将独立性分为认识的独立性和实践的独立性。据《中国青年》不完全统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缺乏独立性,他们成绩优秀,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偏弱。目前,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和特点主要有:消费结构多样化,除了学费之外消费满足对象还有交际、娱乐、恋爱、手机话费、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消费总是追赶着时尚潮流消费差距拉大在两极分化严重消费具有阶段性,在大学四年相应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