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理咨询师谈儿童焦虑症
(2014-04-09 01:32:47)
标签:
太原心理咨询杂谈 |
对于儿童焦虑症的诱因,郑毅教授认为,主要与孩子的心理因素、自身性格、遗传、环境因素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有些父母固执地以为,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也要会,且样样都得精通。由于有了这样的“高起点”,父母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不认可,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而这些高标准的要求常常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违背儿童心理的超前教育和过多的压力刺激,是导致孩子焦虑症的主要因素。
郑毅教授说,在这方面,某些媒体对早期教育功效的过度宣传,和对“成功”个案的夸张渲染,比如四岁的孩子能认几千个字等等,给很多家长造成一个错觉:即孩子的潜能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其恶果是,孩子对学习的最初记忆就是:痛苦。一些孩子刚刚到上学年龄就过早地厌学、说谎、抄袭同学的作业,学习度日如年,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出现学习恐惧症及考试恐惧症。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症的一个因素。2~5岁是孩子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这时候,孩子想自己做很多事。但父母家人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得不到培养并产生一种错觉,即“我是最重要的”,从而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如果父母或家族成员中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或问题,孩子也属于易感人群。比如爸爸妈妈对某些危险估计过高,时时给子女一些多余的劝告、威胁、禁令等,孩子就很容易被“传染”。
降低孩子的焦虑“指数”
郑毅教授认为,面对焦虑症孩子,父母家人要反思:在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给了他过多的压力刺激?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他给出了一些方法——
◎父母率先甩掉忧虑
父母的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等一些焦虑人格的表现,常常可以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所以,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自信、果断,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或尽量克制,在孩子面前不露出蛛丝马迹。因为,当孩子被焦虑困扰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理支持,希望爸爸妈妈轻松地和自己一起积极寻找应对策略,这会逐渐淡化孩子对焦虑的感受。而此时父母脸上流露出
哪怕一点点的焦虑,对孩子来说都无异于雪上加霜。

加载中…